昨天看到一篇高考学霸的文章,惊叹至于,更多的是佩服,原来高考还可以这样做。
努力是讲究方法和策略的,更讲究的是效率产出比。 谁抓住问题的本质,谁就能取得成功。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个是从高考知识点的角度去拆分, 一个是从竞争对手的角度去阐释。
还有另外一个维度,时间维度,效率胜过一切。
从知识考点来说比较简单,以物理为例,就是把当年的新高考大纲所有的考点罗列出来。看看每个单元里各占多少分。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 在我们开始学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做的好处是合理分配时间,把时间花费在重点内容上。
为什么要这样做哪? 因为我们高中是三年,我们的知识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学习。老师不会因为这个单元在高考中占比少而少花费时间。 因为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要进行测验的,要测验就得出各种试题,简单,一般,难题。 但是我们掌握了这些难题在高考中不一定是重点内容。 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动手去做划分。
不同学科提分效率是不一样的。 现在实行新高考,3+3或者3+1+2 。 不同学科提分的效率是不一样的。 对于学霸来讲,他们每门功课都这么优秀,我们没必要进行分析。 我们拿大部分普通学生举例来说。 语文,历史,政治等偏文的学科花同样的时间不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偏理的学科提升要快。 文科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理科是唯一的标准答案。 一门学科,基础部分占20%,一般知识占比超过60%,有难度的占比不到20% 。 不是学霸的我们可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基础部分和一般部分,每必要在有难度的部分死磕,因为得不偿失。 高考中的压轴题是为学霸准备的。 如果你能把基础部分和一般知识都掌握好,按总分750算,80%就是600分,已经可以上一所211大学了。 我们不和学霸比,我们就和我们水平查不多的人比,只要你比他更有效率,更有策略,那你就能上一所好的大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