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读书有感《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梁文道——重新让我认识书的意

读书有感《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梁文道——重新让我认识书的意

作者: 一只不太勤奋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7-02-04 13:55 被阅读238次

        最近忙着准备一些活动的事情,耽搁了自己的读书,而且发现看书时不时会定不下心,冷静一想,原来这就是现在社会的“速食文化”,人们一天到晚奔波于事业,应酬,各种人际交往必然会给自己不读书找一大堆借口,归根结底就是没时间,怪不得现在出现很多大咖的读书会,他们真算是给这些充满惰性的人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充脸面的资本,我在忙活自己的事的时候也喜欢听这些读书会,听完也会偶尔给人瞎扯一点,“某某财经界大牛分析了2017年经济的走势,股票要注意几点......;某某创业界大咖讲了创业的某些导向......;某某心理学家分析了人性的某些特征......”。我自己的感觉,听起来很热闹,也自我感觉学了一些东西,有种快速把你顶到社会经济文化前沿的感觉,可是回头一想,发现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很难完整地看待一个问题,也会出现自己表象性地转述,因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这些大咖们是把几十、上百本的书籍都仔细翻阅一遍而提炼出的精华讲给大家听,而我们只是听听而已,而且讲述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在皮毛转述过程中很难知道他背后深层次的含义,既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以后如何。但是有一点是特别好的,就是大师们选取的书籍都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之作,听过他们的讲述,真的可以静下心翻阅其中数本,这时候的理解真的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梁文道先生也在各大媒体上主持了很多读书的节目,《一千零一夜》《开卷八分钟》......,他的有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对于如何读书,我们有选择的标准,有品位的片段。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这可能就是我重新认识书的意义吧,以前读书为了学知识,不读书考不上学;后来读书为了升职,不读书镀不了金,加不了薪,升不了职;再后来,会有一种害人的想法,读书占用好多时间有何用,对我赚钱有何用,对我前途有何用;现在,我只想“浪费”些时间,体会一下人的复杂,社会的复杂。

        这本书里介绍了三十几书,有一本张爱玲的《小团圆》,恰巧我大学的时候读过张爱玲的这本小说,看过的人都说这本书是张爱玲自己写的自传,在主人公九莉的身上找到了很多她自己的影子。里面太多的细节我早已记不起来了,但是梁先生这么点拨,我倒是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有一个贯穿始末的场景,就是九莉对待人生面临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的时候,她做了很多看似很荒谬而且很冷漠的选择,比如说她小的时候父亲问她喜欢金子还是喜欢银子,她选择了银子;她父亲的小情人问她,你喜欢我还是喜欢你妈妈,她说我喜欢你。这些选择看起来其实有点心酸,因为这么大的孩子早已因为纷乱的生活环境,蜕变地失去了自我,现在的很多貌似有些骨气的人,会说她势利,趋炎附势,但是在那时她也并没有错,因为她要生存。她从小就要忍受妈妈的冷淡,为了生活所经历的屈辱,那是一种恨大于爱的复杂情感。在父亲那里体会到的寄人篱下,也让她无论做任何选择的时候,她都会考量,对方想让我怎样,我怎样做,才能让对方高兴。梁先生写道,张爱玲的整个生命以及对待生命的看法是在一次次的选择和周边环境里磨炼出来的,最终变成了一种抽离的态度,但这似乎又是乱世之中最正确的生活态度。乱世之中她这样成长,一切都合乎情理。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让她觉得她所做的一切选择似乎都有问题,那个人就是胡兰成。所以无论谁不解为什么张爱玲会爱上一个汉奸走狗,为什么会爱上这么一个不堪的人,但是正是他的才情,他给张爱玲带来的重新思考,让张爱玲内心柔软起来,即使最后爱变成恨,张爱玲也宁愿闭上眼睛出现的是她和胡兰成有很多孩子,幸福在一起的景象。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对于一个有情义的女人更是如此。

       梁先生介绍了另一本书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篇》,书里写了一段极具讽刺意味的文字,他说现在中文是“性”泛滥,什么都要加个“性”,“可行性”如何,“教育性”怎样,到处都是性。梁先生说现在国人写的中文都像是被严重污染的中文,嘴巴里说的也是被污染过的,很多专家学者在电视上说一些大话,“这件事的可操作性就很低了”,不明白如果用标准的中文说“这件事不好操作”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加个“性”,梁先生用了一个比喻,听起来很刺耳,但是却很生动,他说就跟我们平日里在街上看到的那些性病广告一样,很腐烂。我看这一段就很想笑,笑梁先生的一针见血,也是嘲笑自己也用过这种被污染的文字。以前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写个汇报材料,或者写个总结,也是经常会加个“性”,一方面觉得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神奇,加一个字,文章就会显得高级一些,貌似有水平一点。其实这并不是让文字有水平,而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貌似有些水平,其实想想太可笑了。另一方面,凑个字数,真是可悲现在很多总结汇报都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篇篇都是空话大话,洋洋洒洒数千字,各种“性”堆积起来的文字竟然很难找出来一点点“可行性方案”,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嘛?

        最后再介绍一本梁先生推荐的书《伊利亚随笔选》,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文章写了一位英国著名的散文家,查尔斯.兰姆,他一生经历非常坎坷,出生贫穷,学习优异却因为口吃14岁开始谋生,从小一直爱慕着一位青梅竹马的女孩,二十岁求婚失败曾一度精神失常,她的姐姐因养家糊口,疲劳过度,发了疯病,用小刀刺死了自己的母亲,,从此赡养年迈父亲,照顾疯的姐姐,沉重的家庭负担全担在自己身上,但是在他的文章里,一点也看不出生活磨人的痕迹,相反却充满着幽默,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在用这种幽默的态度遮掩自己的伤痕。其实他更多的是乐观的心态,他的幽默不是自嘲,而是达观。现在我经常会发现,自己很难豁达地看待一个挫折和失败,现在社会种处处体现的不公平,经常让我们一遇到点伤害第一件事就是抱怨,杞人忧天,觉得这是种不公平,其实抱怨又有何用,并不能改变什么;要不然,我们就是逃避,我其实是个很容易选择逃避的人,害怕自己面对结果,也害怕自己会被打击地体无完肤。今天,我想用查尔斯.兰姆的一句话共勉,“过去的不顺心之事,我不断地纷纷然重新经历一番。往日的挫折,我不再受它们伤害,像是穿上了盔甲。往日的仇敌,我在自己的想象里要么加以宽恕,要么加以制服。......在我一生中所发生过的各种各样的倒霉事,如今我一件也不想取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有感《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梁文道——重新让我认识书的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wj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