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有部电影叫做: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青春如昙花一现,又如冰雪过檐,有幸正值青春,有幸亲临繁华,有幸回品童年的一点一滴,一丝一缕。
前段时间我看微博,逛微信,看到我们那个时代的象征,不禁感慨:童年早已黯然离去,那段时光早已随母亲的眼角皱眉,父亲的鬓边银丝而渐行渐远。这是个笑谈,我正处书香的韶光年华,竟是如此怀旧念去。
我家庭简单而朴素,幽默而不失庄严,父母或许是不甘身处农村,二十年前携着一岁不到的我到上海谋生,可以说,我的童年绝不像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充斥着苦痛与猜忌,也不能做到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父亲当时经营着一家家电维修部,也就维修电视等日常家电,母亲说,不大不小的店铺因我存在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欢声笑语。
我对童年的回忆是从一首首歌开始的,大家都戏谑道,我们都是听着周杰伦的歌长大的,诚然如此,像我们90后,他的歌便随我们走过那些青葱岁月,发如雪,稻香,菊花台,以及千里之外等等等等,就是现在听到这首歌,都会有当时的莫名的感动,除此之外,由于家庭的缘故,店里有少许的音响,父亲又是邓丽君的充实粉丝,我似是在他的影响下聆听可以说是天籁之曲,当时家里也是鲜有彩电的,有的却是录音机,或许和现在00后的人不太一样,我更多喜欢的是经典,张国荣当时多么意气纷发,一首倩女幽魂迷倒万千少女,可如今却早逝,这更多意味着,那些伴随我们童年的人,如今又在何方,罗大佑的童年,流星雨,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等,一直在我们这些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让人喟叹,物是人非了。只能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像鲁迅先生记录他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那样记录我的过去。
玩是童年的天性,玩又一方面反映了孩子的意志与思想,与现在信息化社会不同,让人惊愕的是,社会的发展就是这么迅速,许多孩子被一张张屏幕阻隔,取而代之的是厚重的眼镜与精神阻隔,我们孩童时代就显得多彩了许多,我并非生于农村,也没有体验过他们夏日进汪里嬉戏游泳,更没有如他们所说进入菜地耕种,我们更多的热衷于趴在地上打弹珠,打纸牌,由于我们都是那条街上做生意的孩子,那条街又不是很大,因此,无论我们去哪家周围的空地,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欢迎,母亲说,要叫我吃饭都得一家一家去找。我们又都是同学,或是同班抑或不是,放学便结伴而行,一副天真烂漫,又一副孜孜以求。
如今,我步入高等学府,回家也只能等到节假日,而家是原来的家,街也是原来的街,只是以前三五个老友早已各就其位,有的远在天津,有的入途军旅,有的辍学创业,走到原来的空地,彷佛还能依稀看到我们当年的身影,还能隐约听到我们幼稚的叫喊,想到这里,心理有的是一丝欣慰和隐伤。我们长大了,或许我们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忽的想起一句歌词,今夕是何夕,晚风对花亭,童年从此成为了我们永远回不去的过去。童年的回忆就是十张二十张纸也难以叙完吧,罢了,辍笔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