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有很多重要的论述,这期节目围绕“笃行”这一主题展开,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
不管是国家要实现振兴,还是个人要成就事业,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立志,二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为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则难以成事。
成就事业的基石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朴素的话语在民间流传得很广,说的是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一生的发展和方向。
人生没有方向,就如在沙漠中行走,没有诗和远方。
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写道,“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说的是一个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引用了这句古文。
这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国人民大学毛佩琦教授解读说,要想成就大的事业,一定要立大的志向,一定要勤奋。志不能够仅仅是轻描淡写,它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要笃行。
这期思想解读人——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解读说,习近平总书记既是有实干精神的战略家,也是一位有战略意志的实干家,他在很多论述当中都在强调“笃行”、“实干”。
艾四林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崇尚行动,崇尚实践。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什么活都干,挑粪、种地、打坝等等。虽然吃了很多苦,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说:“那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家园,一份事业,是由我们一个个工作、生活的人构成,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我们的事业能够拥有那些无私忘我、认真执着的人,能够自律自省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心怀大局又善作善成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又不抱怨不放弃的人,只有我们勇于自我革新、勇于磨砺灵魂,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办法,才能目标同向,工作同心,落实同力,实现既定目标。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的时候,引用了这句话。
毛佩琦教授说,山再高,也是一抔土一抔土累积而成的;水再深,也是一滴水一滴水汇集而成的。不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都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达成远大的目标。
把土堆积起来可以成山,把水积蓄起来可以成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古人把自然界的现象上升为哲学的高度,对积累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诸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荀子·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精辟的论述,均贯穿一种从小做起、积小为大、久久为功的自强不息精神。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这两句话也是对笃行的最好的动员和号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两名学员蔡凤辉、王建清也来到了节目现场。他们介绍了在本职工作中,如何提高效率,让笃行更能落到实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日知录》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候,引用了这句话。
毛佩琦教授说,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当中。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崇尚清谈,各级人员都不干实事,政务全部荒废。所以,清谈误国是一个千古的教训。
艾四林教授为大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的三句话。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干”,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变成乌托邦。

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