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主要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的良好习惯。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琥珀》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梳理问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还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
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这一要素,我在设计该单元教学时就考虑到了以终为始,以学论教,并且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带,即在教学课文《琥珀》时,以我的引领为主,带着他们学。第二步:扶,即在教学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时采用他们唱主角,我在一旁提供帮助的模式。第三步:放,即在教学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完全由他们自主学习,自己完成“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
学习《琥珀》时,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沉浸在“琥珀的形成”这一故事情节中,以为了解了故事就知道了一切。让他们提问时,他们大呼“没问题”。似乎没问题就是对课文理解成功的标志。我意识到他们应该是已经忘记了上学期的提问策略。怎么办?复苏记忆。通过回到单元导读页,查看语文要素,然后紧接着集体回忆上学期的提问方式,他们终于有所开悟。接下来,有人针对课文内容、写法、生活联系提出了问题,但也就四五个问题。
课后反思时我感觉自己的引导还算有效,至少成功地让他们回忆并使用到了提问策略。但不足在于他们的提问显然不是基于自己的积极思考,而是被我连提带醒地逼出来的。如何让他们主动提问?我决定来一次大胆的尝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为什么说“小组合作”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呢?因为我还从未真正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过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怕开展小组活动时纪律涣散,课堂失控,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表现不一,最终可能只是热闹了一番却没有实效。(多年前我执教英语时就曾深刻体验过)如今又发现学生在老师的一言堂下完全失去了活力与动力,那么,还是试一试吧。
翻开《飞向蓝天的恐龙》,我开门见山让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果然,举手的人不多,都是一贯的那几个。其他同学依然是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待他们几个发言完毕,我宣布“下面以前后座位的四人为一小组,就课文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每组第一位的同学做好统计。”他们一脸懵,似乎还没反应过来,随着几个机灵的孩子陆续开始行动,拿书、转身、组成团,全班12歌四人小组终于进入状态。我也没闲着,不停地巡视、倾听。
然后是每组汇报问题,我依然只提了一个要求“一个小组发言时,其他小组必须认真听,如果听到与自己小组相同的问题,就把自己小组问题划掉,避免重复汇报。”从第一组的“我们这一组一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直到最后一组的“我们这一组一共有两个问题,分别是……”12个小组中,只有第八组提出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重复,其他问题均不相同。平均每组有2-3个问题。
接下来,我让他们再次认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联系上下文”。几分钟后,请他们再次汇报已经解决的问题和还未解决的问题。针对未解决的问题我们进行全班探讨,甚至有同学提议用电子手表查资料。我于是趁热打铁让他们把书翻到园地里面的“交流平台”。一起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课堂结束后,我感觉这是有史效果最好的一节课。首先,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并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只有热闹没有实效的局面;其次,他们自主提出的问题数量远远高出以往的被动提问;最后,他们整节课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我对他们的发言(小组汇报提问、问题解决)进行了当场反馈——班优(课堂评价app)加分。
有了这节课的成功体验,教学到《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我让自己直接成了观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依然是小组合作,采取先个人提问、组长统计汇报,然后小组合作解决、组长再汇报。最后全班都没解决的我们利用网络搜索。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在这节课提出的问题竟达到了每组3-4个,也就是说人均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比上节课快了许多,汇报问题解决时,他们还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如借助课外资料(以前课外书读到过相关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请教他人等。与我的预期刚好吻合。
下课时,同学晋轩跑到我面前说:“老师,刚才有个问题(同学)一提出来我就马上解决了。”“哦?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我是联系生活实际,因为有一次我……”听到这,我笑了。原来,当我把课堂还给学生后,他们的收获竟然比我还多。不仅仅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掌握到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激情终于在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