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四月裹挟着落英而去,五月披着绿衫而来,阳光与雨露交替照拂人间,一切生机盎然,草木欣欣。可怜这些日子一直忙着,虽偷闲也在店里喝茶弄花疗愈身心,但内心始终被更广阔的天地牵引着,想要放逐大自然一亲芳泽。以往的五一节几乎都在外云游,今年因为疫情不得不蛰居在店里,按捺住骚动的小心脏,忙碌着生计,迎来送往,节日的生意的确比平常好,原来那些年我关门游玩的确少挣了不少钱钱啊,只是内心并不觉得错失了一个亿,放飞自我与钱财对我而言从来不是个两难的命题,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美好记忆更是珍贵的财富。

正是憋闷满怀,闺蜜突然来电:一群儿时伙伴正在燃灯寺野炊,要回老家去不?这样的好事岂能错过!下午两点多与闺蜜驱车翻山越岭赶去,山路崎岖,但心儿自在又狂野,满眼的绿意,时有丛丛野花从视野掠过,蓝天白云,干净的空气让每个细胞都欢欣雀跃,我与闺蜜叽叽喳喳说着儿时趣事,岔路众多谈笑间竟觉走错道,调头回开又开到了九龙村老街,还是错!两人吐槽着路标不规范又自嘲竟找不到回家的路,着中式红装的一老爷爷热情引路又再三叮嘱如何走,家乡的人永远那么热情纯朴,感恩谢过。
先去到她二舅家,2018年时跟着她回去蹭吃过石磨豆花吃,这次回去变化太大,柏油路已修到家门口,又在老屋旁重新盖了一幢漂亮楼房,视野更开阔,目光所及全是绝妙自然风光,极目远眺,我的老家就在沟对面那被葱郁的树荫遮掩的半山腰上,忍不住想对着大山大喊两声——“我回来啦”。闺蜜父母也回乡下探亲,先我们一步到,她父亲也是我的启蒙恩师,从小我俩在一起厮混,加上成绩优异又还乖巧吧,深得老师及师母关爱,从小到大没少在她家蹭吃蹭住,见他们也如见亲人,亲切无比,见老师及师母精神奕奕,幸福的花儿在心里朵朵盛开,祝愿二老永远安康!
几人围坐客厅正言笑间,一白衣男士走进屋来,来者绰号——桥老爷,儿时同学,是来接我们的。这次专程从安顺赶回来,几十年没见,我开玩笑考他认认我是谁?没想到他竟叫出名来,不得不佩服记忆力的厉害!跟随着桥老爷的车驶上燃灯寺山顶,远远见一群身影在一块巨石上忙碌,还没走拢,黑妹就拿起手机给群里的小伙伴直播录相,看到几张熟悉或又依稀熟悉的面孔,脸上都是亲切的笑容,但只要一说名字,哦一声,儿时久远的记忆奔涌而来,不论是否记得彼此,不论是否还认得这张被风烟侵蚀的面孔,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深爱着足下的这片土地,我们的骨髓里都流淌着这大山的血液,被这亲切的气氛感染着,脸上有笑,眼底却藏着幸福的泪花。抬头望向没有高楼切割的蓝色天空,白云悠悠,微风拂面,笑声朗朗……
先到的小伙伴们已忙碌了半天在大石上用石块垒了两个灶,柴火正旺,何大厨撑勺,杨帅哥控火,锅里正爆炒着小龙虾,我像个孩子一样围着灶台转,好家伙!是真的野炊啊,那边锅里是正宗的柴火鸡,桥老爷说要让大家尝尝他煮的贵州风味鸡,今天主厨的都是男生,女生打下手。这情形好像与小学时的野炊完全调了个头,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它改变了一些东西,如容颜与年龄,有些东西又一直没有改变,比如纯真与真情。她们感叹着我找到这个儿时组织迟了点,也没关系啦,虽然迟到但没缺席,这其中有好几个伙伴我们是幼儿园就一起排排坐的,后来转校分开,现在又聚在一块,燃灯寺的菩萨有灵,一直在庇护着她散落人海的子孙们,不论天南海北,只要一声召唤,再远也会回到家的所在。今天就有从贵州、成都、重庆日夜兼程赶回的小伙伴,很是感动。大家卸下生活的重担,扯下城市的伪装,在这里像孩子一样自在。
我刚从灶台边兴奋的拍完照起身,一慈祥的婆婆笑盈盈的叫住我,说我很像妈妈,我惊讶的望向她,有点面熟,但原谅我的眼笨,我不知道是谁,她说出名字来,天!原来是王英姑婆,依稀记得大人们说是王英姑婆为妈妈接生,是亲手把我接到这个世上的人(尽管晚上我向家人群求证,得知我不是她接生的,弟弟才是,但依然感激又兴奋,不曾想会在这里相遇),我兴奋的上前搂着她,她手上正在用棕叶为小孙女编粽子,又勾起我的记忆来,妈妈曾教我用叶子编蚱蜢,依稀有点印象,我靠着记忆编了一个,庆幸没有忘本,只是形状有点干瘪,样子不灵动,送给了姑婆的小孙女,此后小家伙似乎喜欢上了我,一会就去采了花花来送我,开心的收下这份纯真。此时去城里接人的沈三哥到了,一行几大美女驾到,是隔壁班的,大家又一阵欢呼,录相的,照相的,打趣这有明星登场的气势。
燃灯村因燃灯寺而得名,小时候这座古寺曾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那口古井,听老人说井口在一块大石头上,井深无底直通地底暗河,井从来没有干枯过,我向这里的地主沈三哥求证此事,他笑说是乱吹的,井没有那么深。看来传说只能存在于老人们的故事里呀。
一会功夫,在小伙伴的忙碌下,一顿丰盛的晚餐就盛上桌来,河虾,小龙虾,贵州风味烧鸡,藤藤菜,四季豆南瓜汤,四季豆米饭,近视的我先前误识为是豌豆荚饭,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我努力的辩解:作为山里的娃豌豆与四季豆我还是分得清,都是近视惹的祸,嘿嘿!面对一桌美味大家都忍不住直咽口水,自有吃货按捺不住想动筷,有人提议吃之前来个大合照吧,不然吃后就是一副饱相了。于是开怀大笑合影,接着大块吃肉喝酒,男生豪放,女生也不矜持,美食面前,吃相众生,欢声笑语,感谢手机留下精彩瞬间!吃饱喝足大家齐手收捡残局,清扫阵地,不给生我养我们的土地留下垃圾。
关于燃灯寺的记忆,除了菩萨、诸多大石头还有水管子,那从水库引上山顶的大水管是大家共同的记忆,大都顶着父母及老师的责骂偷偷的去攀爬过,大伙嚷着要去寻找记忆中的水管,我前两年已经寻过她的芳踪加上惧怕粘人的苍耳子便没去,一大群人随了沈三哥顺着杂草丛生的水渠寻去,没去的几人索性趁了太阳的余晖,再臭美几张,毛草,田埂,残垣断墙,无处不美,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故土的深情,让人满心欢喜。待到他们一行人嘻嘻哈哈归来,每人收获了喜悦也收获了一身的粘人小东西,像小孩子一样嬉笑打闹一番,来到山寺门前,再来一张临别合照,此时太阳也快要从群山间隐没,在西边晕染出一片彩晖来,儿时曾经许多个日落的黄昏我就坐在屋背后的山脊上目送太阳从远山落下,看着山底山腰的炊烟从青瓦的院落升腾,一面等待妈妈从地里归来,一面又构想着大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只是幼时不懂什么惆怅?又哪真懂得憧憬与希望?我努力找一个角度想拍下这一美妙时刻,总算用相机留下了西边的一抹余晖,从记忆深处定格在了现实中。
因为还有很远的路要赶,大家依依惜别,约定下一次再聚!我们因要去接老师与师母走得最晚,在闺蜜二舅家磨蹭着不忍离去,坐在院坝上闲聊,在主人热情的张罗下又忍不住加了个餐,一直呆到最后一线天光隐去,乡下的夜正式来临,山间的夜晚并不寂寥,甚至可以说是热闹非凡,各种虫儿开始鸣唱,沟底的蛙声也随声附合,此起彼伏,山林间时而有喜鹊喳喳几声,大自然的交响曲正式开始弹奏,我屏息静听,无限贪恋这山间的夜色,留恋故土的一切,空气变得清寒起来,天边第一颗星星开始闪亮,在那深邃的夜幕间显得清亮无比,时间不觉已是晚上八点半,不得不离开,车静静的行驶在弯曲的山间,外面是黑沉的夜与渐渐远去的家园。不舍!还是不舍!心里有个声音:等着我啊,还会归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