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林州之一百零三 ——合涧镇路家岭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6日

沿着林三线出市区,到马军池后转而向东,顺着陡峭的山坡路一直向上,路尽头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这里就是合涧镇路家岭村。该村现有156户,450余人。
据当地人说,该村原名“西门岭”,原因是从村庄向东有一条5公里的山沟,而村庄处在沟西出口,这里的山形又像门一样,故取名“西门岭”。明洪武三年(1370年),路姓先祖路世昌自山西省壶关县晋庄迁此立村,取其姓氏改名为“路家岭”。
路氏祖地
明朝洪武初年,朝廷因中原连年战乱,人口凋敝,特令自山西向河南大规模迁移人口,以补充中原人数。洪武三年(1370年),山西省壶关县晋庄路世昌兄弟四人也被列入了迁移名单。兄弟四人商量后决定留下老四固守祖地,老大路世昌迁到了林州市路家岭村(原林县西门岭),老二迁到了滑县小西门村,老三迁到了安阳县都里村。
路世昌定居路家岭后,经过几代,其后人又在我市范围内多次迁移,我市的河顺、陵阳、采桑、桂林、茶店等乡镇的路姓族人都是从路家岭迁走的,今天的路家岭也只有这一个姓氏。“可以这样说,今天林州市内的所有姓路的,最开始都是从这里迁走的,追根溯源,都是一家人,在林州也都只有一个祖先路世昌。”原路家岭村支书路怀江告诉记者,每年都有我市各个地方的路姓人来路家岭祭祖,这里就是林州的路氏祖地。
“老人村”
路家岭村离林三线有2.5公里,直接高度有将近三百米,陡峭的盘山路让众人望而却步,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阻碍了村庄的发展。路怀江介绍,村里最兴旺的时候,有300余户,1000余人,就是因为生存生活条件长时间得不到改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村里人陆续外迁,到山下谋求更好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村里的常住人口也就400人左右,其中70%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这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人村”。“村里仅剩的年轻人也都在县城买了房,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老年人再加上落后的生活水平,条件极其艰苦。”今年63岁的路怀江忧愁地对记者说,村里由于老年人居多, “死一人关一门”时有发生,希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多关心这些老人。
努力奔美好
这几天雨水不断,记者走进村民路聚昌家,看到房顶上下来的落水管连着水皮管直到吃水井里,路聚昌告诉记者,村里大多数人家还在吃这种靠天的雨水。
据路怀江介绍,村庄由于地势较高,水贵如油,红旗渠水受地势影响也流不到村里,村民种地和生活都是靠天吃饭。“经过我们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和积极争取资金,今年在村庄外打了一口机井,相应的水网改造正在进行,几天后就能投入使用,村民将吃上可口的深井水。”6月24日,路怀江指着正在改造的水网管道介绍说,除了解决吃水问题,这几年村里也硬化了出村和村内道路3000余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
解决了出行和吃水问题的路家岭,村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有质的改变,相信不久的将来,勤劳的村民以其不服输的韧劲,定将把生活过得更加美好。(侯乔木)
这是原载于《红旗渠》报的访稿,其实要比想象的好,道路和水网都干了个半篇没完,路能走,井水也能喝,山景不一定迷人,却让我们这些远离老家的人着实的想!前年我们同学聚会,专门回老家山上溜了一圈,挺好的!我们在老寨上唱歌跳舞,回不去从前,却要找回从前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