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了,我按照惯例去看望我的长辈亲戚们,大家彼此敞开交谈,诉说过往的故事。感受到开心、快乐、充满亲情。我自言自语的说:“和亲人的链接,能给自己增带来很多快乐和能量。”我感觉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自由的飞翔。
为什么中秋节有走亲访友的优良传统呢?保持这个优良传统是为了什么呢?我从心理学方面思考如下。
从社会动机方面,人有亲和动机。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和既合群,是人际吸引的较低层次。亲和起源于依恋,婴儿对双亲的出现有积极的反应,愿意和父母在一起的现象。通过走亲访友,和亲友建立联系,可以满足自己的亲和动机,起到以下作用。
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比如交往与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等。
获得信息。个体在孤单的情境中,信息来源很少,会产生不适应和不安全感,亲和会使个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满足了安全的需要。
减轻心理压力。高兴时,与亲人在一起共享快乐;痛苦时与亲人在一起可以排忧解愁。
避免窘境。在明显需要亲和行为的情境中,如果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的评价。这种情况下,通过亲和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从发展方向心理学方面,走访的亲戚大多成了60岁以上老人。老年期的人格特征是:不安全感,担心自己的健康和经济保障。孤独感,老年人渴望并追求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适应性差,不容易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境,较少主动的体验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爱回忆往事,遇到事情也容易联想往事。
中秋节去走访看望一下老人,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和他们聊一聊往事,倾听他们的故事,让他们感觉非常快乐。他们快乐满足了,身体健康了,我们作为晚辈的也感觉快乐满足、放心了。同时,由于长辈的满足感带来了自己的满足感,内心感觉特别踏实、有力量,就像身体被加了油一样,对未来干劲十足。
从理解六层次分析一下走访亲友的重要性。通过去看望亲人,和亲人愉快的交谈,让亲人感受到被尊重、被爱、被关注,感觉自己是一个特别尊重长辈、有爱心的人。不仅自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也能为长辈们做一些事情,让他们享受健康快乐满足。当在身份系统层次看自己的行为时,带来的满足感更强。
中国的传统节日走亲访友是一个很好的优良传统,我们只需按中国的传统去做,就会收获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