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咱娘俩来评评,《我是演说家》

咱娘俩来评评,《我是演说家》

作者: 那个暖阳午后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15:44 被阅读0次

    今天接晚自习的女儿回家,和女儿聊到看完《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一期的赛势,对于乐嘉战队的失利不解,也忿忿不平:

    主动牺牲的乡村医生马丽,扎根四川边远地区行医15年,期间因去看诊的途中摔下山崖,怀孕三个月的宝宝流产、而自己因子宫受损永远失去了做妈妈的资格;因长年在外,没在父亲身边尽孝,依然无怨无悔。而最终与汶川大地震中的其中一名幸存者对擂时,以几票的之差败下,最终还是谏言团长王刚运用复活权得以留在舞台。

    狱警窦清结合自己工作七年的经历,通过一名脾气异常暴躁的犯人从拒绝沟通,在儿子因没钱上大学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得到狱警们的资助,从而打开心扉到主动改变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一名狱警要得到犯人接受、认可并愿意改变行为是多么的不容易,也让大家对这个特殊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呼吁大家对于犯过错的人,用包容和爱让他们能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对擂的清华大学讲师熊浩凭借《倾听的力量》,举了两个国外的案例(一是:家长在只有一个桔子的情况下,怎样分配给两个小孩最合理?二是:一位在家遭到劫持的妇女,假装点外卖拔通了报警电话,警方经过仔细的聆听判断出是求救而非拨错电话),却以高出窦清几十票取胜。且不说两个例子对中国人有多大的实质性帮助,就过分强调倾听比说重要这一点,已经背离了沟通中听与说两者缺一不可的事实。

    演员孔唯,以一己之力,召集一群人,16年建立12所小学,让贵州更多的留守儿童有了对未来的希望,却败在22岁女孩初雯雯为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中。

    思想的高度决定你走得有多远。我不解的是现实生活中懂道理,不行动的人满大街;而为一个想法坚守、持续付出的人,因为其“故事不新”,大家对他们的行为却熟视无睹,甚至对他们的付出都麻木了。演讲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播正能量,让更多人积极地面对生活吗?

    女儿却说:“这是一个演讲比赛,肯定还是要比技巧啊,整体表现啊!又不是《感动中国》评选。”

    我说:“这让我觉得会做的,不如会说的。在儒学中讲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只有自己做到才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是君子之为。而现在,会说的人,可能自己并不会做。甚至说一套,做一套。乐嘉说:他所做的一切,让他们能更长些时间在这舞台上的目的,是因为每一位做好事和公益的人,都不应该被怠慢。我觉得做到才说的人,说话才有份量。他们的行为更令人敬佩!”

    女儿笑着解释:“本来就是一场节目,主办方肯定会考虑到它的效果啊、影响啊,说不定还有黑幕。如果没有争议,顺理成章,大家也许就不会再讨论。没有热度了,也就没有商业价值。”

    我问女儿:你怎么选?

    女儿说:“我要看她具体怎么说的。还有从中我是不是能受益。”

    天空没有留下痕迹,鸟儿已经飞过。一场比赛,获得名次的只是极少数。更多人来参与的目的:是代表某个群体感言、呼吁;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到正能量,面对自己的困境和生活:希望自己一次好的演讲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去思考、去行动、去改变。

    一场节目,我看到的是演讲人在坚持中的不容易、感同身受那种情绪传递的力量;女儿看重的是演讲中自己的收获。这收获是某个观点?某种经历?没来得及细问。

    我们娘俩对这档节目的看法,影射出多少两代人的价值观?

    乐嘉和马丽正在等谏言团长的决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咱娘俩来评评,《我是演说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fe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