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学习如何来讲柔软语,始终不得其要。
以前的时候,初粗的认为说,我轻声细语的讲话就是柔软语,与人为善讲出来的就是柔软语。我说话比较直接,而且有时高声,但并没有急眼。可别人一听,就认为我急眼了,这可能与性格有关。所以我现在也想法努力在改。我本来是在正常说话,可别人总觉得我急急躁躁地,其实我没想急。
这么多年来养成的性格习惯,知道了自己的劣根性与戾气。现在开始改,要改。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
——林清玄
林清玄说,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香味;我的每一个行为都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伸展。因为我深信,一个作家在写字时,他画下的每一道线都有他人格的介入。
我深信,父母只要在家庭日常,持续说柔软语,就能点亮亲情,重燃爱意,就能修得柔软心。每一个人都学得会。
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没有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时刻牢记沟通的目的,一起来学习柔软语+具体的想法,让沟通给彼此赋能。
因为菩萨都说“爱语”,说柔软语。语言要真诚,要为他想,但话语要柔和。时时刻刻就要改变自己,要降伏自己。
心意柔和而随顺于道,称为柔软;柔和之言语,能悦人心性,称为柔软语。柔和而能适合他人胃口的言语。
常说“柔软语”
多微笑,多鼓励,少抱怨,多包容。说话语气温和,态度诚恳,从对方的角度多考虑,才能令对方心悦诚服。
柔软二字容易让我联想到,想象柔软的羽毛轻轻划过你的手臂、想象你抚摸着猫咪时手上的触感,都有极大的安抚作用,让我们放松下来,心生愉悦。
柔软语,顾名思义,就仿佛给我们的语言贴上了一层羽毛,使我们的语言充满了爱意,先和对方产生爱的链接,这才是沟通的真谛。
坚持在日常点点滴滴中使用。
为什么推荐
从佛学的角度,柔软语是心没有执着的表现,而能转别人的心。即便是以理服人,也要和颜悦色,才能散发出强大稳定的磁场。
注意事项
不是谄媚,不是委屈,不要言不由衷,否则不如沉默
要解除生命当下的烦恼,就是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
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充满团结与和睦。
佛教所说的破除执着,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去消灭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变我们主观世界的观念。
觉性形之于语言,必然是清净语、慈爱语、柔软语,由此而达至我们的口业清净;觉性见之于行动,必然是慈悲奉献、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由此而达至我们身业的清净。
禅是一种受用、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惜缘是指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要珍惜,惜福是指我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要晓得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