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说:你想红,没红;我不想红,红了。
一位流浪汉,席地而坐,蓬头垢面,胡子拉碴,语出惊人,火遍各大网络平台。白天捡破烂,晚上地铁读书,和人讨论《尚书》、《左传》有理有据,侃侃而谈,博古通今。好事者称其为“流浪大师”。
流浪大师沈巍的谈吐和修养,可不是一天就练成。他曾吃过生活的苦,见识过生活的本真。
小的时候捡橘子皮、碎玻璃卖钱买书。他是嗜书之人,每天捡垃圾时,都要带上两本书,抽空看看。
有的人就很羡慕流浪大师沈巍,希望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原因很简单——没有房贷、车贷;没有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没有工作的压力,自由自在。
我们真的可以成为流浪大师沈巍吗?
当然可以,如假包换。
依照我说的方法,你绝对能够成为下一个流浪大师。
一
首先,你要善良。
大师从小生长在一个严苛的家庭中,父亲给了他太多的压力:他喜欢画画、历史,父亲深恶痛觉。高考填志愿时,父亲影响他的选择,让他学习审计。
沈巍说:这辈子,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遗憾。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一份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和文化挂钩,而不是数字。
1995年,和家里人爆发冲突,一赌气,选择离家出走,一去就是17年。人生又有几个17年呢?
2012年,父亲下病危通知书,他换身干净的衣服,剪下头发,看望父亲。17年未见,父亲见到他后,不认识。知道是沈巍后,父亲潸然泪下,掴自己脸,愧疚自责,认为自己耽误了沈巍。
大师看后,泣不成声,说:算了,就过去了。
他自述:即使这个样子,我也没恨他。
如果有人对你伤害至深,你会选择原谅ta吗?
答案在你心里,只有你知道。
要想成为流浪大师,得要坦荡,浮生万物都要放下,给自己一条出路。
不可以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黑夜给大师一双黑色的眼睛,大师用它寻找光明。
对于尘世间的烦恼,活一天少一天,见一面少一面,何必又计较太多呢?生活里没有旁观者,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善良,也就是放过自己。
二
其次,你要多读书。
流浪大师火不是没理由的,他学富五车,每天拾荒带着一些书,上到《左传》《论语》《孟子》,下到《了凡四训》、《三国演义》《聊斋》等等。
书中句子,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比普通人的见解还要深刻:历史人物剖析,入木三分,观点独特,异于常人。
说起《聊斋》,他说:人们有个错误的见解,认为聊斋是说鬼故事的,是可怕的。其实《聊斋》一点也不可怕,它就是反映了社会现实,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手段,表达出来而已。
谈到文化,他说:距离这个浩如烟海的文化本身来说,我们都是井底之蛙,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若成为一名流浪大师,得饱读诗书,对古代历史典籍,了如指掌;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有独到的看法。
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
三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它是你成为流浪大师最关键的一步,缺它不可。
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大师火了以后,上百个主播,美妆博主围在他面前,问东问西,拍摄视频。有的人还给大师食物,被子,书籍,出于仰慕吗?
不排除,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蹭大师的流量。大师说什么不重要,重要是与大师合影,瓜分大师的流量。
身份只不过一张皮囊,可人心却不能只靠一个身份来判别;大师无处安放的灵魂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生百态。
有人直言不讳,承认:大师就是流量,是摇钱树,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流浪大师变成了流“量”大师。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俊评论:别人的生活方式看过就算了,直播,拍摄分享,有想过流浪大师的感受吗?没有人文关怀,不懂尊重,没有同情心。
有人说:一个看似不正常的人,说了些正常的话,让一些貌似正常的人,不正常了!
四
大师知道,自己被别人消费,心如明镜。
他说:我只想过自己平静的生活,我愿意过我自己艰苦的生活,这是我的追求,根本不需要别人来可怜我,只是希望别人尊重我。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尊重大师的生活方式。
每天捡垃圾,读书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心里过得舒坦自在就行。
虽然现在我没有大师的智慧,可是我拥有生病时,朋友的关心;难过时,好友的安慰;煎熬的日子,有人陪伴左右;愉悦的日子,有人懂得自己。
新电影上映时,迫不及待地拉着好友一起看;新买的东西开箱时,抑制不住兴奋;许久未见,和好友约一顿饭;闲暇时间,看书消磨岁月。
有时事务繁杂,我分身乏术,忙到崩溃,躺在地上;有时我焦头烂额,彻夜失眠;有时心里的期待不遂人愿,遗憾收尾。
我的生活喜忧参半,没有那么好,也不会那么糟。但我不羡慕流浪大师。想必,大师亦不羡慕我。
坦白地说,如果让你选择流浪大师一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反正我不愿意,昼夜沉浮的娑婆世界,值得我热泪盈眶。
微信公众号:静静那些事 里面有我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来玩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