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县城医院,父母就像第一辈的移民,勤劳艰辛,打拼上进。
小学的时候,家里铆足劲给我交了6年的高价费,让我得以上了城里的小学。
远离父母生活的几年,让幼小的我对待在爸爸妈妈身边产生了不一样的执念,要乖巧,要懂事,要待在父母身边,这中间发生了许多往事,都是至今仍然记忆深刻的。
今天,就先来说说让我有想法开启这个文集的往事。
我的小学母校,教学水平只能说平平,在众多将英语、奥数作为学生特长的学校中,尽力打造着“武术”特长的美名,无奈我这方面资质欠缺,只留下一套黄色的练功服压箱底,作为这段挥汗如雨岁月的最后纪念。
中国的父母,真的是爱之则为之计深远。待到家里的条件稍微好转,父母就把我送到了周末奥数班和英语班学习,本来在班里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成为了优等生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差距和惶惶不安。
奥数班上老师各种炫技式解题和我的不开窍就不在此赘述了,只能说留下一片茫然无措。英语特长班却伤我至深,至今仍是一片凄然。
跟其他孩子同样报名初级班,我却发现自己与他们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班上的孩子大多来自那个学校,早早就开始学习音标了,对于我这个连清辅音、浊辅音都没有听过的孩子来说,无异是天外飞仙,而老师已经默认大家都在这水平线上了,并不会着重讲音标,于我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加悲剧的是,英语和奥数不同,英语老师讲究团队合作,常常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朗诵课文计时争优,先天不良的我就算使尽全力,也总是显得磕磕绊绊,给小组拖后腿,面对大家失望的眼神,我从内心深处愧疚。
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老师宣布下个周末要听写单词,算是期中的一个测验。
作为从小就熟背课文以勤奋为己任的我,认为自己迎来了一个改变印象和命运的机会,倍感兴奋。于是,不懂音标的我,硬是死记硬背各个单词,我的内心充满希望,充满想要证实自己的希望,充满想要告诉他们,我只是基础差一点,只要努力一样也可以的希望。
孩子的执念真是不可小觑,那次测验,我取得的成绩很惊人,记忆很模糊了,只记得当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80多分的情况下,我得了90多分。
最初,我是欣喜若狂的吧。可惜,很快,我就被另一种无力感攫取了,从老师到同学,没有人对我的努力表示在意,更或者说,他们认为,这个成绩并不是努力换来的,而是不诚信的成果。我记得自己鼓起勇气留到课堂最后,在椅子都搭在课桌上的教室里,灯光比平时灰暗了,心,更加灰暗。希望破灭后的清寒如此清晰,仿佛仍在昨日。
那时候的自己,还很弱小,积攒的勇气也不足以支撑自己继续踽踽独行。这样的事情,更羞于告知父母朋友,不能获得外力支援。我很喜欢鲁迅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可惜,那一次,我没能爆发。
第二年,母亲依旧为我报了英语班,因为没有说清楚,又进入了一个初级班,我暗自窃喜,不用再那样忍受。最终的最终,还是被妈妈发现送回了中级班,而后,课外英语学习就结束在那个学期了。
经历这些的时候,我只有10岁左右吧,近20年过去了,当时的自卑感和无助却仍未消散,这就是人生吧,总是有一些痛苦浸染,于现在的我来说,可能是遗憾,于过去的自己,却是痛苦。
时光的这一端,我想抱着那个女孩,紧紧抱住,对她说,你做得很好,你很棒,辛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