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傅雷家书》是在高一的叛逆期,那时的我浑身是刺儿,不论父母说什么我都会以极不耐烦的低长音“哎呀……”来开始进行无礼的反抗。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开始懂得了世界的规则,清高地想做人应谦虚,自吹自擂有失风度?当父母在外面花式夸我时,我不得不违心迎合,十分难受。理论吧,争吵吧,歇斯底里吧!无奈啊,心痛哪,曾经懂事的女儿怎么可以把母亲气到流泪,失望地扬起手,反锁的房门竟也会把父亲逼得撬开门锁……
我完完全全地变了,却不自知。直当我无意翻到《傅雷家书》中的一段话时,才意识到,我,错得彻彻底底。傅雷先生叮嘱儿子“对自己的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把人家的赞美报告我们,是你对我们最大的安慰……”我蓦地无言,只是想:语多乖戾,不应是我。
小时候得小红花父母总是比孩子更兴奋,长大把获奖证书带回家,父母爱迫不及待地去发朋友圈炫耀。我曾不耻,那是因为我无知。傅雷先生用冷静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触写下为人父母的心声:孩子的成就是父母的骄傲。如果我们因自命清高而剥夺了他们享受这种喜悦的权利,那就是不孝。傅雷先生说:“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儿时父母的操心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成长,现在他们却不敢多言,可能是为了少份争吵,多一些宁静,也可能是默默望着我们渐行渐远的背影,说:“孩子我想和你好好谈一次”……
我慢慢平静下来,带着自省和一份愧疚继续读下去。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愿意去理解父亲的逆耳忠言,对母亲的细碎叮咛也可欣然接受。我又看见了父母脸上那简单快乐的笑容,这是新的开始,真好。
可能这就是一本有生命有温度的书在潜移默化中给予我的力量,傅聪先生曾对年少时自己写给父母幼稚的信而感到抱歉,而我想在傅雷先生看来,孩子的每个字每封信都是珍宝,足以引起重视,尊重着每一个问题,选择包容孩子一时的无理。在父母眼里孩子的挫折或许会被放大或延伸,所以父母们常会慢慢地想,细细地回,把人生经验之谈倾注到孩子的心底。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作为子女,请不要着急,请学会尊重父母爱我们的习惯。
读《傅雷家书》,在为老先生睿智凝炼的字句而惊叹的同时,又在某一时刻蓦然发觉父母们对于子女的爱是那么相似,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深深影响着孩子最终的选择。于我而言,无论我多么叛逆,在与父母吵架最凶的一次后,我依旧会在最后一刻低下自以为倔强的头颅,和父母说抱歉,因为当我冷静下来,我会回忆起父母的付出。他们对我的教育可能不及傅氏夫妇的巧妙,但同样珍贵而有效,他们会与我促膝长谈,亦会用着我们互写小纸条的方式交流彼此的想法,用我们的亲情书写着无形的家书。这些珍贵的情感潜藏在平日,终到遇《傅雷家书》时闪现它的光,它的亮。庆幸自己在年少轻狂时遇到了这一摞饱含浓浓温情的家书,早早地洗去内心的浮躁,重归平静,和父母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幸福。
伊始,认为读它,要不急不躁,取其精华,即使是字字珠玑,也要过脑细品,把大家的风范吸收,才能在遇事时,体现个人的魅力……最后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这是本纯净的书,不应有功利的想法,记住两个字——大爱就足够,虽是小家之情,但因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傅雷一家依旧没有迷失自我的价值观,始终心系祖国和社会,令人敬佩。
今携《傅雷家书》步入崭新的大学校门,一份回忆敬年少轻狂,一份责任已在肩上。这本充满爱意的家书是傅氏夫妇集对初入社会的儿子的关怀和训诫的精髓所成,也是我们大学新生应读处事之书。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一名大一新生,也应一切从零开始,关爱着我们的小家庭,关心着风云变幻的大社会,一切从无私的大爱开始。慢慢走,不回头,不停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