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2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看到排在第一位的是道德与法治,就能看到国家意志,排在第一位的是德育,曾经纠结的德育和教学谁优先的问题国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德育为先。
是啊,“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才此有用”,古圣先贤早就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或者从其他角度思考,同样培养的人才,如果一个是三观正的,他会想到利他,想到为祖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如果是一个三观不正的,那么,可能会制造一个怪物,为害一方。
再说现在流行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觉得利己无可厚非,毕竟,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这是最容易的,他之所以不能考虑他人,或许只是因为他缺乏共情的能力,不擅长语言表达,或者不知道这样做会影响他人,这样的利己主义者其实是值得同情的,是无知的。还有一类是真的利己主义者,只想自己,明知对他人可能不利也不在乎,自己舒服即可。这样的人,思想已经在渐渐腐蚀了。
其实,三观正不正能够决定走得远不远。
细品就会发现,三观正的孩子,浑身充满热情与阳光,这样的人会吸引更多的人围绕着,再团结起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哪怕比拼,都会更有劲头,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都会比别人更努力。而三观不正的,或者说思想还没走到正轨上来的,还在默默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耘。
记得那个故事吗?一位种田人发现了一种新品种,产量是普通种子的几倍,为了能够比别人收获更多,这位种田人只自己种下了这样的种子,结果,到了秋收时节,他和大家的收成差不多,甚至还有的比他好,因为,这种新品种虽然高产,但授粉时周围还是其他品种的种子种出的作物,所以产量差不多。而另外一个为人善良的人也发现了高产的种子,就告诉了周围的邻居,大家都种了新品种,结果大家都丰收了。
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利他,有时候同样是利己,只是,有些人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
德育为先,先立德树人,再培养成才,或许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循环。
再看分布比例,语文数学的地位固然不可撼动,可是,你会发现体育力战群雄成了第三大主科,然后是艺术,是科学,然后才是英语……而家长们从开始主抓的却可能是英语而不是语文。读拼音,实汉字,了解中国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是,还没有认识到而已。
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外国说的那些理论啊,定理啊好多,我们的古圣先贤在几千年以前或者几百年以前就已经说过了,只不过鉴于汉语的博大精深,外国人无法体会其精妙罢了。可是,随着世界的发展,经济的交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羡慕嫉妒中国文化,甚至还有小偷觊觎中国文化想窃而取之,可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孩子,却把古圣先贤的文化放弃了,嫌繁琐,嫌复杂,嫌……你可知被你嫌弃的古文是很多外国人想求而求不来的吗?
越读名人故事,越发现这些人从小就有正确的三观,自己的主见,并付出努力。
孩子的底色需要父母来打,所以,给父母一些教育势在必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观的树立和最初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小学阶段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我想,可能为数不多,只能是学龄前有模糊的印象,小学初中慢慢建立,可是慢的可能大学都未必能够确立。
陪伴孩子,先让自己成长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