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噩梦——观《兔子 Rabbits》有感
论心理恐怖,我只服大卫·林奇 David Lynch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虽然说大卫·林奇 David Lynch拍的每一款噩梦都很惊艳,但是我最喜欢那部神神叨叨的短片《兔子Rabbits》。这部片子和林奇的很多短片一样,没头没尾,从道具到布景都有着非常奇特的粗糙质感,仿佛真的身处噩梦,看一切都又破碎又模糊。我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怎么也搞不明白让我觉得头皮发麻的那个点到底在哪里。看了之后我经常梦见几只比门还高的黑兔子在我家客厅里走来走去,嘴里念叨着听不懂的话,然后走到我的卧室里,坐在床头静静看着我的脸。影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不就是几只会说话的黑兔子走来走去吗,甚至连场景都没变,怎么看了就让人噩梦连连呢?此片是室内情境喜剧风格,没有情节,对白支离破碎,就连笑声都是情境喜剧中常见的罐头笑声,这笑声和掌声都非常重要,可以说一半恐怖氛围都是笑声营造的,全片毫无笑点,非常荒诞,但是笑声不断,让人毛骨悚然。台词我都仔细听了,既没有血腥暴力,也没有神鬼妖怪,只是每一句对话都牛头不对马嘴而已。据说好多台词是林奇现场即兴写出来的,真是太强大了。还有一部据说是林奇在学生时代拍的短片《祖母The Grandmother》,想想我们学生时代在干什么,看看人家做出了什么,这片子就算放到今天也可以封神。又恶心又怪诞甚至在惊悚中还有一丝丝温情,不知道满脸白粉的主演小男孩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本片从剧本到动画依然是林奇一手包办,大神这种风格没法解构,也没法学习,只要默默观看并静静赞叹就好了。
从《惊魂记 Psycho》看母亲和儿子的关系
奇怪的是,明明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大部分电影比大卫·林奇 David Lynch早很多年,但是他的片子从各方面看起来都更加非常精致细腻,除了特效,其他都不输现在的电影。当然,也可能是我被影片中的顶级帅哥美女们蒙蔽了双眼。论设置悬念的手段我愿称希胖为地表最强,他的影片就是有那种让你不想眨眼,一口气必须看完的魔力。很早以前,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就播出过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惊魂记 Psycho》,浴室杀人那一幕把我吓得不轻,很长一段时间沐浴都不敢闭眼睛,特别怕有人会突然冲进来捅我几刀。这片子经典自然不用多说,从内到外都被人分析了个遍,甚至有人逐帧分析也不罕见,男主作为重度妈宝的典型代表也被心理学家们分析了个遍,主角Norman Bates身上那股子人畜无害的白莲花劲儿简直太合适了。他到底是妄想症还是人格分裂至今仍有争议。不过我受到《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一书的启发,想到了一些好玩的问题。书中提到,在喜剧中,岳父和女婿可以因为女儿的缘故大打出手,大家并不会觉得女儿和父亲的关系有什么问题,反而会觉得这段剧情很搞笑,但是如果儿子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婆婆和媳妇因为儿子大打出手,大家就会觉得这家的这个儿子和母亲的关系大有问题,这一家的亲密关系亟待改进。我以前也没有仔细思考过,为什么父亲女儿的关系可以非常亲密(当然了,大部分父亲和子女关系都不亲密,他不怎么关心家人——我是指家庭中那些实实在在的人,有血有肉的人,他能对他们多说几句话都算是奢侈),不会受到质疑,而儿子和母亲关系亲密这个儿子会就受到更多的责难?这是否涉及男权社会中某种权力制衡?Norman Bates这个角色非常有意思,单亲家庭成长的男孩,孩子担心母亲的爱会被继父抢走,而母亲也会担心儿子的爱被年轻貌美的女子抢走。很多家庭中,人们的关系虽然没到真的杀人这一步,不过也剑拔弩张,和杀人没两样了。是什么让本该非常亲密的我们视彼此为敌人呢?“真正的忧虑是,在一个男性地位高于女性并赋予男性特权(包括儿子高过母亲)的性别系统中,一个看重母亲并与她维持深厚关系的男孩,将会引起令人困扰的问题。真正的忧虑是,一个不否认自己母亲的男孩,将会持续尊重自己那些不符合父权核心价值与关系的人性面。要求男孩否认他们的母亲,以及延伸到,也要他们否定所有的女人,然后以此来成就一个稳定的男性自我,这样的事情唯有在一个父权的脉络中才显得合理。讽刺的是,男孩被鼓励要与她们的母亲分离,以致于这几乎保证了他们会与他们的母亲与女人维持一种神经质且冲突的关系……男人愈是否定、贬抑他们的母亲及那些被父权体制所认为是属于女性阴柔的性质,他们内在与外在生活就愈受局限。这阻碍他们使其无法与他人培养真正的亲密关系,使他们与自己的感觉及身体疏离,也使他们无法使用那些有力的内在资源去对抗压力、恐惧及失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