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道德审判只对道德观念尚存的人有所作用

道德审判只对道德观念尚存的人有所作用

作者: 胡桃夹子怪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11:02 被阅读0次

    《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

    如果用色彩来描述这本书,那么它的主色调一定是灰色的。灰蒙蒙的城市,充满了雾气和阴冷的雨;狭窄的生活空间,阴冷潮湿,拥挤简陋;困窘的人物,生病的发疯的,卑鄙的残忍的。这是一个无限绝望的世界,弥漫着令人绝望的空气,但却生活着一群被逼迫到疯狂边缘却依旧坚忍地生活着的活生生的人物。

    罗素说过: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本书淋漓尽致的诠释了一种基督式的爱,娜塔莎与阿廖沙和万尼亚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透露出作者对爱情的渴望。没落贵族伊赫缅涅夫是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管家,他尽心尽力地为公爵管理家务和田产,却被公爵陷害,家财散尽,钟情于阿廖沙的女儿娜塔莎又在公爵的诡计下被抛弃。斯密特老人的女儿受公爵引诱而离家私奔,结果被掠夺一空,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私生女涅丽,可怜的涅丽也在贫病交迫中尝尽世间冷暖。

    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是书中众多人遭受痛苦的根源。他为了攫取财富,利用并抛弃了斯密特的女儿,诬陷管家伊赫缅涅夫,破坏儿子阿廖沙和娜塔莎的婚事。他自私自利,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贪婪、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的人物本性。

    书中具有浓厚的宗教情节,若不从基督教教义(罪、宽恕与爱)方面去解读,恐怕很难深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他借助灾难引起人们内心的怜悯和恐惧,认为人类只有从苦难的忍受中才能得到拯救,净化心灵。

    在书中,娜塔莎对万尼亚说:“我只得继续受苦才能换取未来的幸福,痛苦能洗净一切。”这种忍受苦难的生命基调几乎书中所有人的共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中创造了两种爱。一种是一心为了他人的无私的爱,如万尼亚对娜塔莎的爱。万尼亚不仅不恨自己的情敌阿廖沙,反而经常帮助他,同时也帮助一直爱着的娜塔莎及她的父母;一种是为了金钱的虚假的爱,如公爵瓦尔科夫斯基的丑恶行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心里,爱可以展示人类本质的东西。他揭示了令人绝望的爱的悲剧因素,揭示了在生活道路上不能实现的爱。正是这种没有结果的爱情,绝对悲剧的爱,展示了人的本质的分裂。

    十九世纪中叶,封建农奴制俄国的一切基础急剧地土崩瓦解,广大人民群众由于资本主义的猛烈发展而遭到无穷的灾难。出身于城市的下层社会,自幼就尝到了贫困滋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同那些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城市小市民阶层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十分熟悉居住在城市的陋巷和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的小市民的遭遇。他以强烈的情感描写出来的连续不断的丑态,以及各种恶劣的、无耻的特征的集合让人厌恶和愤怒,但是正如作家邵荃麟所说,他并没有引导人物去面对生活的斗争,反而是以一种倔强的忍受和高傲溶解自己心灵上的痛苦。在他看来,仿佛这种对苦难的忍受与蔑视是抵抗侮辱与损害的唯一崇高的方式,是保卫自己灵魂纯洁的唯一方法,是缓和自己痛苦的唯一途径。这种思想导致人物走向痛苦的深渊,走向对压迫者的臣服。

    公爵所代表的一类人,残忍卑劣,为了利益无所不为,毫不掩饰自己的无耻,向着世界张牙舞爪,蔑视所有的人,以肮脏与丑陋为荣; 而善良的人们带着道德的枷锁,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反抗,没有挣扎,妄图用心灵上的优势来进行道德上的谴责,然而他们并不明白的是,道德审判只对道德观念尚存的人有所作用,对没有的人来说实在无力到卑微的程度。

    公爵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我简直讨厌透了所有这些天真烂漫,所有这些阿廖沙似的田园牧歌,所有这些席勒式的想入非非,在同这个娜塔莎的该死的关系中所有这些高尚和崇高,我真恨不得有机会能对所有这些东西扮个鬼脸,尽情地嘲弄一番。

    怀着高贵的自持与坚韧的信仰,但同时又能从人性的黑暗与人世的无奈中得以解脱才是我们要追逐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审判只对道德观念尚存的人有所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k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