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那些事儿好玩的历史
听我一句劝吧,工作再难找,也别干这一行

听我一句劝吧,工作再难找,也别干这一行

作者: 228536badfc7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07:48 被阅读24次

    有一种职业,工资特别高,福利待遇特别好,特别有社会地位,特别受人尊重。

    但是,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工作压力巨大,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平均寿命只有39.2岁,至今已有近三分之一的从业者被杀或自杀,非正常死亡率高达31%。

    怎么样,这样的工作,你有兴趣吗?

    没人愿意干?错了我跟你讲,几千年来,大家为了得到这个职位争得头破血流,根本没人在乎你说的那些。

    因为,这个岗位足够高端,可以说是至高无上,光是岗位名称就能让你心驰神往,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它的名字叫:皇帝。

    不是危言耸听,上面说的那些数据是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611位皇帝为样本统计出来的,绝对真实可靠,至少我觉得比某些部门的统计数据要靠谱。

    这其中,最可怜的是东汉王朝的皇帝们,平均寿命不到30岁。一共13位皇帝,除了第一个汉光武帝刘秀活了63岁,最后一个汉献帝刘协活了54岁,另外11个没一个活过40岁的,有5人不满10岁,汉冲帝刘炳活了两岁,汉殇帝刘隆出生百天登基,不满周岁就驾崩了。

    这还是人干的活儿吗?

    是的,皇帝从来就不是什么好职业。外表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听我一句劝吧,工作再难找,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干这一行。

    如果非让你干,怎么办?能推就推,能让就让,一定要远离权力之争。

    [if !supportLists]1.   [endif]意外登基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将李旦立为皇帝,年号“文明”。

    李旦,不是《今晚80后脱口秀》和《吐槽大会》里的那个李旦,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史称:唐睿宗。

    此人堪称史上最牛逼的皇帝,简直就是皇帝中的战斗机,不光自己是皇帝,全家人几乎都当过皇帝。

    爷爷李世民是皇帝,父亲李治是皇帝,母亲武则天是皇帝,哥哥李显是皇帝,侄子李重茂是皇帝,儿子李隆基是皇帝。人称:六位帝皇丸。

    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不论按长幼排序,还是文治武功,皇帝的位置原本轮不到他来坐。

    李旦自己也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当个没有具体工作的王爷多好啊,每天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可是这种事,不是你想躲,想躲就能躲。短短几年时间,三个哥哥,一死两废。责无旁贷,皇帝的帽子就这样落在了李旦的头上。这是历史的选择。

    其实,全国人民都知道,皇太后把持朝政,平庸的李旦能够即位,武则天看中的正是他胸无大志,对权利无欲无求这一点。

    果然,李旦即位以后,特别听妈妈的话,啥事儿也不管,一切权利归老妈。

    这期间,武则天曾多次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外表看着傻乎乎的,其实比谁都聪明,知道这是在试探他,便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

    于是,武则天顺水推舟,勉为其难地接受了李旦的请求,继续主持日常工作。

    李旦则一心一意做傀儡皇帝,在这个徒有虚名的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一让皇位

    终于有一天,李旦他妈说,这么多年来,国家大事小事都是我操心,你说你会干啥?难道我要一直这样为你们老李家打工吗?凭啥我们女人就不能名正言顺地坐天下?

    李旦说对对对,妈你说得对!

    公元690年,唐睿宗李旦禅让皇位与母后,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唐为周,定都洛阳。李旦则改称“皇嗣”。

    这是李旦第一次让位。

    对此,李旦并无不满,日子过得越发悠闲,终日在宫中与文艺圈的乐工一起研究音乐,饮酒作乐。

    手下人替李旦鸣不平,说您不觉得委屈吗?李旦微微一笑:“其实,我根本就不稀罕那个位置。我跟你讲啊,皇帝这种职业,工作压力太大,每天还要防着别人惦记,不是啥好活儿……”

    正如李旦所言,武则天自登基以来,终日疑神疑鬼。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最担心的就是李氏谋反,重新夺回皇位,所以,对本无此意的太子李旦,仍高度戒备。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对太子之位垂涎已久,向武则天进谗言,诬陷李旦图谋篡位,多疑的武则天当即指派左台御史中丞来俊臣调查此案。

    来俊臣是谁?有个成语叫“请君入瓮”,就是此人的典故,历史上有名的酷吏,发明过许多惨无人道的刑具,还写过一部《罗织经》,专门讲如何网罗无辜,如何酷刑逼供。被审问的人提到来俊臣的名字,无不胆战心惊,大多不待行刑,便已伏法认罪。

    为了搜集太子谋反的证据,来俊臣请太子身边的人喝茶问话:“太子最近都见过哪些人?有没有跟外面的人密谋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啊?”

    大家实话实说:“没有没有,一切正常。”

    来俊臣面色一沉:“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来不让你们见识一下本官的厉害你们是不会开口的呀。来人,大刑伺候!”

    李旦手下有个叫安金藏的乐工急了,站出来说:“苍天可鉴,太子绝无谋反之心。”

    来俊臣说:“让我如何相信你说的话?”

    这个安金藏估计是在黑社会混过,对江湖上那一套了如指掌,当即说到:“公不信金藏之言,就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说罢,抽刀剖腹,血溅当场。

    这起自残事件轰动一时,武则天闻讯后,确信李旦并无二心,太子谋反一案也就此不了了之。

    就这样,李旦在“皇嗣”的位置上,又平安度过了8年。

    [if !supportLists]3.   [endif]再让皇位

    还是那句话,皇帝并不是一个好职业,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称帝后,日夜操劳,日理万机,还要承受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苦不堪言。

    公元698年,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下,武则天决定:老娘不干了!政权还给你们李家。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有李显李旦两任皇帝,如今,这个位置该归还给谁呢?

    此时,李旦再次表现出了一个前国家领导人的高风亮节和对权利的极度漠视。

    自从李显被接回洛阳,李旦“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再三请求将储君之位让给哥哥李显。

    在李旦的一再推让下,当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

    [if !supportLists]4.   [endif]二次登基

    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宫中爆发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

    既然兄弟李旦对自己这么够意思,李显当然也不能亏待他,封李旦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并以宰相身份参与国政。

    我们李旦对这些官职根本就没兴趣好吗。不到一个月,就上表中宗,坚决辞去太尉和宰相之职。中宗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既然你图清闲不喜欢实职,那就授予个荣誉称号吧,叫“皇太弟”如何?李旦说别闹了哥,只听说过皇太子,哪有皇太弟这种称呼,让人笑话。

    再次推辞了。

    不计个人得失,识大体顾大局,视功名如粪土,李旦此举,当为我辈楷模。

    公元710年,中宗李显被毒杀。同年六月,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率御林军攻入宫中,诛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与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一起,拥立李旦复位。

    李旦对皇位实在没什么兴趣,再三推辞,还专门发了一道《付史馆纪皇太子等劝进诏》,表明心迹:“盖非朕之本心,实乃镇国太平长公主、皇太子、诸王、郡公之意也。”我不愿意做皇帝,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他们非逼着我干的。

    就这样,时隔20年后,李旦二次登基。

    [if !supportLists]5.   [endif] 三让皇位

    李旦不愿意当皇帝是有道理的,复位之后,烦恼果然接踵而至:儿子李隆基和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明争暗斗,互不相让。

    这个太平公主虽然胸小,但胸怀可不小,知道哥哥李旦根本就不是当皇帝的材料,便有心废掉太子,独揽朝政,再现当年武皇风光。当时满朝文武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5个是她的亲信,政治势力十分庞大。

    偏偏李隆基是我大唐自高宗以来难得的一个纯爷们,自然不会任人宰割,岂能让女流之辈再次当政,重蹈当年爷爷高宗李治的覆辙?坚决抵制!

    两大势力争权夺利,水火不容。李旦怎么都摆不平:我说不当这个皇帝,你们非要让我当,每天要开辣么多会,审批辣么多奏折,处理辣么多事情,都快要把朕给累屎了。你们还斗来斗去,烦不烦啊,老子他妈的不干了!

    勉强支撑了两年,公元712年,忍无可忍的唐睿宗李旦下诏,禅让皇位给儿子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拉开了开元盛世的辉煌序幕。

    躲到一旁作太上皇的李旦,总算摆脱了挥之不去纠缠自己一生的皇帝职业,从此远离眼前的苟且,专心寻找诗和远方,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if !supportLists]6.   [endif]大智若愚

    宋代欧阳修曾对李旦两度登基三让皇位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盖自高祖以来,三逊于位以授其子,而独睿宗上畏天戒,发于诚心。”

    然而,果真如此吗?

    为什么外表看起来平庸的李旦能在错综复杂杀机四伏的宫廷内斗中,安然无恙得以善终?后世有人一语道破天机:“睿宗居武韦之世,从容自处,以免于难,卒成安李之功。”“自武氏之殄唐宗,惨杀其子而不恤,于是高宗之子姓,上及于兄弟,芟夷向尽,所仅存者三人而已。父闇而不能庇其生,母憯而不难置之死,又继以韦氏、宗楚客之淫凶,睿宗之与公主,其不与中宗同受刃者,幸也。原隰之裒,伊谁相惜,凋残已尽,仅保一人。诗不云乎:将恐将惧,惟吾与汝。”况其在同气之亲乎?故姚宋之言,社稷之计也;睿宗之尽然伤心,亦讵可决于一旦哉?”

    古文读起来太吃力,我简单说吧:哪有什么淡泊功名,无非是情势所迫。

    所谓的大智若愚,说的大概就是李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我一句劝吧,工作再难找,也别干这一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lb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