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有三墓,墓中葬三贤。
“字一石,才八斗,粮万顷”!
三贤为谁?且看我一一道来。
一、字一石(dan):东阿仓颉墓
“字一石”,说的就是仓颉。
仓颉像民间有诗为证:“仓颉造字一石粟,孔子读了七斗七,剩下二斗无用处,撒到邻邦赠外夷。”
还有这种说法“仓颉造字一石谷,传给孔子正八斗,剩下二斗不外传,留下僧道画咒符。”
从资料上查,上述民间流传说法大多为以上两种。后面几句除数字上有差异外,头一句都说,“仓颉造的字一石栗(谷)”,这说明仓颉造字“字一石”是没有错的。
造“字”一石的仓颉,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各地为他建造了数座墓,其中之一就在东阿县。
据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于慎行主编的《兖州府志》记载:“仓颉故居在城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
清《东阿县志.古迹志》也有记载:“仓颉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圮。”
文献所说“县西北三十里”,说的不是现在东阿县,而是旧治,即今平阴县东阿镇。
尽管如此,但仓颉墓却确实在现在的东阿县,表述上也应有所更改。。
按现在东阿县域所辖,确切的说法应为,仓颉墓在东阿县西南1.5公里(即铜城办事处西南的王宗汤村)。
《春秋•元命苞》记载:“仓颉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授河图洛书。于是穷天下之变,仰望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治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
仓颉死后所葬的利乡亭,据考证,也就是今天的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王宗汤村。
根据国家文物局提出的对仓颉墓地“进行相应的保护意见”,2002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对仓颉墓地进行了规划性建设,复筑了占地面积近500余米,高9米的仓颉墓。墓前刻立纪念性石碑十余通,植松柏槐等各类树木400余棵。
东阿仓颉墓现存的仓颉墓为方形,底边长17米,高9米,巍然如金字塔般立于平野。墓正前方立有“古仓颉之墓”墓碑,高4.72米、宽1.2米,厚0.4米。
另有十几幢有关历代维修仓颉墓之记事碑和文字发展史碑。特别是文字发展史碑,自仓颉造字始,有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历代名人碑刻。
今日之仓颉墓,碑刻林立,翠柏成行,成为人们忆昔怀古的靓丽景观。
二、才八斗:东阿曹植墓
“才八斗”,应该不难猜,说的就是“七步诗”的曹植。
羊茂台读书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才气名扬四海,为人性格轻狂,认为自己是天下的诗神。
但他极佩服曹植的才华,并高度的评价说:“天下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
这也是“才高八斗”成语的由来。
“才高八斗”的曹植,死后由其子迁葬东阿县鱼山。
说起曹植之于东阿,大家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
鱼山曹植墓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始建于三国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植生前曾被封为东阿王,在东阿常登鱼山游览,喜欢在羊茂台读书,在鱼山创设鱼山梵呗,被尊为马戏祖师爷。
生前有安寝于此的愿望,死后其子遵嘱将其葬于此。
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的鱼山南麓,县城往南19公里。始建于公元233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主要有:曹植墓、隋碑亭、子健祠、曹植生平纪念馆、梵呗寺等景点。
三、“粮万顷”:赵德和墓
“粮万顷”,说的是东阿县广粮门村赵姓始祖赵得和。
近600年的赵氏祖堂其事迹《东阿县志》有记载:
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全国发生特大灾荒,赤地千里,尸骨遍野。赵得和见状慷慨解囊,捐赠黄豆7500石,白麻2000担,赈济一州五县灾民。
地方官遂将此义举上报朝廷,明英宗大加褒奖赐“义民”称号,赏黄马褂一件,龙头拐杖一根,加封户部员外郎,特许紫禁城有“三砖之地”,并拨款建广粮门牌坊一座,“赐御制旌言勅石以示褒奖”。牌坊落成后,马曹集遂改名为广粮门。
如今,气度恢宏的御赐牌坊早已毁弃,而族人在墓地为他树立的擎天柱、墓园门,以及明英宗褒奖的“圣旨旌表碑”依然保存至今。
圣旨碑文如下:
敕山东兖州府东阿县民赵得和:国家施仁养民,尔能出豆谷七千五百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敕赐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派差役四年。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 正统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2022年清明,该村及其外迁35村的赵氏族人举行首届祭祖仪式,并自发捐款60余万元,对市级文物进行了修缮,焕然一新。
修缮中的赵得和墓赵德和墓位于东阿县姜楼镇广粮门村西北,占地面积为八十余亩。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2014年10月,赵德和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清明,百亩油菜花开,在赏花的同时,给孩子及家人来一次敬民爱国的“大善大爱”的游学教育、“家和万事兴”的家风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