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说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胜怒……
回想童年,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因为相信本来就应该做功课而把功课做完的?我们通常只是害怕被老师罚才做完功课的,不是吗?
反思我以前的教学,也常有为达目的让学生害怕的行为。记得有一次面对后排几个学生总是不完成作业又上课捣乱的情况,我怒气冲冲地指着他们说:“你们要是再这样就死定了,老师不会放过你们!”发现抄作业或作弊的学生,让他们抄50遍等等。他们因为害怕这样的惩罚,而让我的这种方法短暂有效,其实他们并未真正意识到那样做的后果,以及老师让他们这样做是对的含义。
后来,我发现了作弊的学生,不再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而是先肯定他的动机,让他思考这样的行为为什么不对,提高成绩正确的方式有哪些。启发孩子反思,以后孩子就不会再作弊了。暑假我在班级成立了书法群,让书写不好的学生每天练字帖,累计三次不按时练者出群。有一个女生三次没按时发,我把她移出群,她马上给我回复,意识到练字的重要性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希望再给她一次机会,我欣然答应了。规则是死的,但学生知道了练字的重要性并能坚持,老师就大力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