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审美的层次

审美的层次

作者: 锡兰 | 来源:发表于2021-01-14 23:49 被阅读0次

纯文学与文艺领域的鄙视链

关于文艺作品的鉴赏,经常会有所谓精英和大众的脱离。

文学里有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一说。通俗文学往往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网文圈代表天蚕土豆、江南们笔下的玄幻故事可以算是代表,赶上了个好时代,滋润了出版商,也开始养活动漫和影视剧组了。

早一些有他们的老前辈——金庸先生,他的武侠世界更是充实了内陆香港几十年的影视题材。

相信大家都公认前后两者的水平有云泥之别。我们看《斗罗大陆》经常会痛骂这是什么沙比剧情,而看《笑傲江湖》则一般不会,我们只会颇有逼格地能探讨下历史原型和内涵寓意——接着痛骂不同观点的人是多么沙比。

但就是对金庸先生,也是有很多人评价,他的作品其实也算不得纯文学,还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有些人就不爽了,比如过去的我:纯文学和大雅之堂又是什么狗屁?

现在的我尴尬解释:那个……我不太知道有标准定义,但纯文学往往有对人性有深度的挖掘,特别的审美情调,对文字的技法有开创性的贡献等等。纯文学并不以受大众欢迎为追求,也不以大众欢迎为标准,比如《红楼梦》就是四大名著里最有文学性的,虽然大众的受欢迎程度不如另外三本。再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他的书其实少有普通人爱看。

过去的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

现在的我:所以说,纯文学并不以受大众欢迎为追求,也不以大众欢迎为标准……

过去的我:翻了下《尤利西斯》,写的什么鸟玩意,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是写得让人看不懂就是纯文学吧?现在的我:的确不好懂,说实话我也看不懂。像《相对论》这些理论,大众也理解不了,但是对世界有巨大意义。《尤利西斯》也类似,虽然原理不一样。

过去的我:那你就说下纯文学好在哪里嘛,您说得清楚吗?

现在的我:最简单方法,就是找一本自己看得懂的名著,读进去。

过去的我:啧啧,这就是说不清了,真是沙比。

现在的我:闭嘴!你不是自己能看明白金庸的武侠比一般网文好嘛?你现在觉得能欣赏你看不懂的都是沙比,那来来来我们捋一下逻辑。

    大前提:

你觉得能欣赏你看不懂的文学都是沙比。

    小前提:

有些作品过去你看不懂比如6岁的你看不懂金庸,但是未来能看懂比如现在的你喜欢金庸。

    结论:6岁的你觉得现在的你是沙比。

进一步推论:只要存在未来你看得懂,现在看不懂的作品,那么现在的你永远觉得未来的你是沙比,我又是未来的你,而现在我觉得你也就是过去的我沙比,这样的话,过去到未来这根时间轴上随机取两个我,都是互为沙比。

就像上面一顿瞎扯,早年我也是颇有一些瞧不上阳春白雪的的,以上两个我的对话,应该也能反应一些普遍的观点。

就像文学圈子不太看得上网文,泛文艺领域大多都纯在一条鄙视链,比如艺术圈不太推崇大众能看懂的写实风格,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地位更高等等。

究其原因,我觉得在泛文艺领域,审美的确存在层次,就像数学有小学,初中,博士直至高斯这种顶级大牛这些不同层次的水平,审美也有这种类似的不太好定义但存在的层次。

审美层次高的确有优越的理由,但是我也并不觉得层次高应该傲慢。作为我们普通人,其实没那个必要一定要达到多高的审美层次,就像普通人没必要精通微积分,更没有必要搞懂相对论。同时,我觉得普通人也应该有基本的审美素养,就像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还是每个人都应该学的。

关于审美的层次

那么?什么是审美的层次?

这个话题很大,我水平有限并不足够驾驭,但是我会尝试提供一个视角,至少这个视角,我还没看到类似的文章罢。

糖水、冰果、可乐、奶茶、咖啡与茶

说到审美的层次,和自己喝饮料的经历颇有共通之处。

小时候有那种推着冰柜在街上叫卖的小贩,当时买不起一块一瓶的玻璃瓶豆奶,就买两毛钱一包的冰果。现在的小朋友可能没有见过了,巴掌大的一个长方形塑料包,现在有些豆奶还是这种包装,里面装着一些糖精水,一般是冻着的,但我喜欢半化成冰水的时候喝。

现在想来这种糖精水也不太好喝,但是当时我很喜欢,依稀记得前几次喝的时候迷上那味道了,家里又不给买,年纪小又没钱,闹得凶我妈就泡糖水打发我,白砂糖加开水,筷子搅拌几下,味道寡甜寡甜,就不爱喝。但我妈说,更小的时候我还挺喜欢。

再后来接触到了可乐和雪碧,就不爱喝那个冰果了,这种廉价饮料也渐渐消失了,市面上各种冰红茶、佳得乐等瓶装饮品则丰富起来。

到了现在,瓶装饮料依然流行,另一类饮品,各类奶茶店则在各大商场和学校门口开得如火如荼,奶和茶的纯正度,以及各种配料搭配出来的口感,则是决定了这类饮品的档次的高低。

但是这些饮品都谈不上文化,说到文化,还得是这两种饮品——咖啡和茶。

咖啡怎么喝呢?查下资料,首先是点咖啡,根据咖啡浓度和配料的不同,常见的品类就有几十种。怎么喝是需要讲究的,不能当水喝一饮而尽,漱口一样含着慢慢品。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还得自己做,这就不得不有所谓仪式感了,选豆子入门就有近十种,然后研磨的碎度,开水的温度、烘焙的程度都会影响口感,经过一系列劳烦了各种瓶瓶罐罐的步骤,就可以喝上一杯自己亲手研磨的咖啡了,手握温热,静嗅香醇,小酌一口,细细品味其中妙处。

茶文化也是如此,品一杯清茗,不说一定要焚香沐浴,但幽趣的环境,雅致的茶具是少不了的。赏茶取茶闻茶,淡淡烟雾,汩汩流水,脆脆盏声,一套颇有讲究的仪式,最后才是品茶。一样是小口饮啜,一口舌尖,二口舌身,三口舌根,品其苦,品其甘,品其苦后甘来。饮茶期间,三两好友讨论讨论书法画诗,用周作人的话来说,就是“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当然,对于并未感受过的此等雅趣的群体来说,诈一听上去颇觉矫情。这倒是没错,能称之为文化的事物,多是有些所谓矫情的。

马未都曾经说过四个审美的境界,从下往上依次是艳俗、含蓄、矫情、病态。

这个分类并不严谨,但是我觉得可以参考下。

什么是艳俗?

饱和度拉得忒高的照片,街边店面开着大喇叭不断循环的口水歌,起点小说里直白得不能再直白的爽文,当然还有寡甜的糖水和一股工业甜的冰果。

什么是含蓄?

场景打光好看微漏一点胴体的糖水片,文青喜欢带着hifi耳机听的民谣,今夜月色真美这样的爱情诗,当然还有甜得不腻的冰镇可乐,以及开始注意味觉层次与搭配的奶茶。

什么是矫情?

何藩这种表达出了一种带有梦幻色彩的中国特有人间百态的系列照,古典音乐,严肃文学,以及咖啡和茶文化了。

病态不去管它,大致理解成常人不太能理解的审美情趣。

总体而言,这个审美能力层次的提高,总体而言是一个感官越来越细腻,越来越繁杂的过程。

资深一些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能够听出不同人演奏的钢琴协奏曲的不同情趣,甚至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不同表达。但对于一般人,能喜欢听就不错了。

继续用饮品举例,最低级的糖水是寡甜的,高级一些的奶茶就开始注意不同味觉层次的搭配了,上升到茶文化,则要细细品味那些细微的茶甘有层次铺陈口中的芬芳了。

总体而言,一旦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就的确会看不上一些低层次的审美了。我喝了冰果,就不喜欢糖水了,喝了可乐,又不大瞧得上冰果了。我们可能不大理解高档茶文化的雅致,但是对于真正的品茶品酒大师,如果不爱喝普通饮料想必也不是啥装比。

放在文学上,我们可能搞不懂一些严肃文学的好坏,但是能分辨金庸的武侠和一般网文的好坏,好坏的标准难以清晰定义但客观存在,就冲这点,我觉得还是要保持对严肃文学的尊重。

个人的偏好也不能完全模糊好坏的标准。每个人偏好不同,有人喜欢百事可乐,有些人喜欢可口可乐,但如果有人不喜欢喝手磨咖啡,就喜欢喝故乡的手泡红糖水,并不能说明后者更高级一些。

只是哪一行,始终都有许多其实水平不够但附庸风雅的人,有些人伪装大师,普通人也的确很难分辨。

相关文章

  • 审美的层次

    纯文学与文艺领域的鄙视链 关于文艺作品的鉴赏,经常会有所谓精英和大众的脱离。 文学里有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或纯文学...

  • 层次不同 何能为友

    当善良遇见善良,就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人与人之间,存在层次不同。层次不同,何能为友呢? 层次:生活层次、...

  • 花开绿叶来相伴

    人与人之间,有层次关系,你处于什么层次,你就会遇到什么层次的人,努力的提升自己,就是提升层次,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 好美的层次感

  • 审美的五个层次

    今天文化馆学习饰品的搭配。 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审美的五个层次。 第一:俗,就是过时的,没有设计感的 第二:富,就...

  • 审美的五个层次:

    1.感官的普遍审美,没有感染性,没有精神追求,是普遍共鸣。如好听的流行歌,好看的自然风景 2.有了精神追求。如崔健...

  • 艺术批评的三个层次:感受、欣赏、审辩

    艺术批评的三个层次:感受、欣赏、审辩 阅读内容:《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阅读时间:2...

  • 【王老师每日家庭教育分享】——不要期待做完美的父母

    不要期待做完美父母,那只是做父母的最低层次! 做父母的最低层次是期待自己是完美的,期待孩子是完美的。 没有父母是完...

  • 文学的本体与形态之文学作为观念笔记

    文学是一种情感的审美的意识。 所谓审美,简单来说,就是对美的事物的审测,就是在纷繁的现象中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

  • 求职日记(十八)

    进入求职的低潮期,似乎我只适合干金融…… 被华为鄙视之后,再次被美的鄙视。 好不容易通过网审参加笔试,却发现美的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审美的层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ti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