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乡土重建》走近大家

从《乡土重建》走近大家

作者: 格兰杰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16:24 被阅读0次

    2020年是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一个人的名望、成就要达到什么程度才会被人纪念诞辰110周年呢?正好刚读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重建》,深深地被先生的学识和气度所折服,于是选摘几段感触最深的膜拜:

    1、“我不过是个摸象的瞎子,用自己有限的手掌去摸索我所要知道的对象,所不同的是并不敢自以为见了全象而排斥别的瞎子在同一对象上摸索所得的知识,我所希望的是许许多多瞎子所得片面的知识能加得拢来,使我们大家共有的知识能更完全一些、更丰富一些。”

    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在追求正确,不正确就会没面子、被人笑话,是失败者,盲人摸象中的盲人是被耻笑、鄙夷的对象,如果有人被指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那是极大的否定,但费孝通先生坦然说,我不过是个摸象的瞎子,这样一说,我才若有所悟,谁不是呢?谁能跳出自己所属的阶层,环境看到“真正的”全貌呢?那些自诩看得更全面而鄙夷别人的人是缺乏同理心的人、狂妄而不自知的人、排斥别的瞎子在同一对象上摸索所得的知识的人。

    有一个关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讨论,在增收和减支两条渠道上,有一个人提出的是减少人口,我一看就嗤之以鼻,但费孝通先生认真地讨论了他的意见,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我看得简直羞愧,那么多大道理装在脑袋里就像摆到书架上,中看不中用,为什么我们总是对不符合自己想法的想法会在一秒之内就否定掉呢?所有的心理学知识、教育知识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不确定性,你还在潜意识中寻找确定性吗?

    2、“作者并不是说教,读者也不应求全,目的既在讨论,讨论的参加者只有想在看到别人和自己不同的意见中去求自己看法的修正,互相尊重,互相观摩是必须的精神。”

    这种气度简直就是最潮的:我讲的笑话不好笑吗?那你找找自己的原因吧。

    先生不妄自菲薄,说什么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广大朋友更正,也不自居专家,自命不凡,再不可思议的提议他也不会断然否定,虽然他已是这方面无可置疑的专家。也许正是专家才会有这么包容并取的心态吧,就像罗素说的,如果你对一个人的说法感到生气那或许是因为你感到自己的看法并不是那么正确。如果有人说2+2=5,你只会感到荒谬而不会感到生气。

    3、费先生提出使工作效率增加的方法是了解工作的意义,还很认真地探讨了人们通常认可的价值,比如“光耀门楣”,但他也指出,“这些价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它相配于一定的社会形态,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要鼓励一个人做一件事,就得把这件事和这社会的价值标准联系起来”。

    工作的意义,很多人会说,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不要跟我谈什么理想、价值,但意义一直都在,找到它的人,工作、生活、人生都会变得不一样,费孝通先生90高龄时每个月都有密集的研学安排,台湾作家刘墉80多岁时的讲课、写作、出版活动仍然频繁,他们让人佩服又嫉妒,难道知识多的人身体好,劲头足,年轻态的时间也长吗?原来是他们找到了工作的意义。

    4、“我们对一种文化要素的了解不能离开它的历史背景。”

    在读本书前,我做了一些心理准备,准备理性看待费孝通先生受到时代的局限,可能会有某些错误可笑不合理的想法,但事实证明我多虑了,他的调查详细,分析全面,观点严谨,思路开阔,目光高瞻远瞩,就算看不到未来的模样,也绝不会用现在机械地去推演将来,也不会把现在大家都持有的看法当作固定不变的,这种意识是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因此更显得宝贵。

    前几天网上有个话题,一位60多岁的老阿姨喜欢上了靳东,说要嫁给靳东,王勉在脱口秀上也调侃他喜欢的女孩不是有老公就有儿子(各个年龄段的男明星),我不太能理解这些追星行为,几十岁的老阿姨上这种当,做这种幼稚的事就更匪夷所思了,但有文章解析说,不论什么年龄的女人,不论是有知识的高知还是没知识的村妇,想要被爱的心是不变的,越是低层的人越得不到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孩子们操劳,给老头子做饭的生活埋葬了很多人想要爱的心,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有的人却甚至连这样的好命都没有,被折磨的龟裂的心只要得到那么一点点温柔,哪怕是网上的,哪怕是花钱买的,哪怕是飞蛾扑火,也心甘情愿。她们是被生活嚼过的渣,你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你没有权利妄加评论,如果你知道了这件事的历史背景,或许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5、“我们身处在生活中充满了问题,传统文化不能答复我们要求的情况中,不免对一切传统无条件地发生了强烈的反感,否定传统的情感。这情感固然是促进社会去改革文化的动力,但是也可以使改革的步骤混乱而阻碍了改革的效力。”

    振聋发聩的声音!强烈地反感、不顾一切地对某些人、声音、状态进行否定,这不是改变、推进、发展的态度,不是脚踏实地面对困难稳扎稳打的态度,而是着急跳脚、蛮干、发泄。认识限制才能得到自由,这是研究文化改革的态度,也是认识一切事物、自我的态度,用时髦的话来说,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6、“别人在我描写出来的画面前作什么是他们的自由,我所希望的只是最好不必因为所联想到不愉快的事,归罪到描写这画面的人。

    有些朋友指出说我所描写的画面并不完全,因为旧的细胞确是在瘫痪,但是新的细胞也不断地在生长……如果只看到旧的不免充满着悲观,应当看到眼睛里去的是这新陈代谢的过程。

    我想这个说法很有可能是对的,可是我自己却处于正在逐渐瘫痪的过程中,我所可以描写的、分析的也只是我自己所能经验到的事实,所以偏重于被认为太悲观的画面了。读者大概不应希望我写出我所没有看到的事实,假如中国确是在新陈代谢,关于新生的一面,让看到的人根据事实去分析吧,我极愿做一个这类分析的读者。”

    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此坚定又如此中肯、谦虚,优雅大气令人折服。常听人说什么民国年间的大家风范,说实话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风范,从费孝通先生的文章中我看到了,他使用的某些词语是旧式的,但他的思想不是旧式的,那些不够华丽时髦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可以超前几十年,像《道德经》一样,熠熠生辉历久弥新,而我们有些自以为是新时代的人,却往往有一颗自以为是新头脑,实则装满了早就该淘汰的旧东西的老头脑。

    看名家的书就像吃一道精美的菜肴,从头惊叹到尾,不但主菜美味绝伦,连里面的配料、雕花都让人连连称赞,赞不绝口,这本书连后记、附录都会激起我一波又一波的惊叹高潮,是盛宴,是精品,这是真正的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乡土重建》走近大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vg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