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速读课后,就开始拿《孩子:挑战》这本书练手,却苦恼的发现老外们的思路真的是无限发散型,虽然看起来有思路有章节,但是每个章节之间并非完全独立,有的耦合,有的重复,所以这本书我虽然读的时间不多,但是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梳理思维导图结构上了,感觉有些本末倒置了,整个过程有如下几点总结:
1、在看书的第一遍浏览时,就妄图把整书的结构全部梳理出来,意料之中失败了,带来的后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就在纠结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应该如何布局,读书的过程也无法完全静下心来。
2、在第二遍速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段迷茫期,没有办法分清速读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输出,总是把看到的精句直接摘抄到思维导图中,导致思维导图结构庞大,更不利于结构的调整。
3、在群里看到其他同学提问后,才豁然开朗应该还需要第三遍阅读来摘抄精句,不知道为什么就将这步遗漏了。
4、最后整书读完后,将逻辑思维导图重做了一遍,发现和前面边看边做的那些有着比较大的变化,前面太过于纠结细节了。
5、整个阅读过程中视读能力有明显提升,阅读速度提高了不少,但是由于满脑子都是思维导图,所以后面没有用321的方法进行训练,这块仍需加强。
通过以上总结,得出如下几点逻辑思维梳理方法:
1、如果是逻辑结构很清晰的书,可以在第一遍浏览时,给出整书的逻辑框架,再在速读环节进行调整补充;
2、如果是逻辑不强的书,可以在第一遍浏览中,将所有章节标题并列放置,再在第二遍的速读过程中,记录每章节的关键词,最后在速读完成后再对搭建逻辑框架,这样就避免了整个读书过程反复纠结于逻辑结构整理中了。
第一本速读书籍《孩子:挑战》小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