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也在不断长大,对于如何育儿还是没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可以遵循,都说抖音会消磨时间,那要看你如何使用它,《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我从抖音中发现的。
之前我是在得到app上听了这本书,但是始终不得要领,于是就决定自己看一遍,果然还是亲自上手收获更多。
书中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利用“情感引导法”去引导孩子处理遇到的情况以及如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的成长打下更好的基础。
其中讲到情感引导的一些基本要素:
一、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
每个孩子除了在成长环境中会形成一定的性格特质,从一生下来的时候基因里也会带有其特有的性格和脾气,所以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孩子,掌握孩子的脾气秉性,然后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
二、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待一件事物的态度是逐渐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所在的成长阶段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目标和任务,否则大人和孩子都会很痛苦,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只会两败俱伤。
三、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作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当孩子摔倒或者从秋千上掉下来时,孩子的第一反应并不是疼痛,而是害怕,这个时候家长第一时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情感,安抚孩子惊慌失措的心情,而不是身体什么部位摔坏了。同样,当孩子面对一个玩具不能得到时的大哭大闹,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时破口大骂或者置之不理,相反,这正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好时机。
四、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家长能够看到他们的行为和情感,这样才会给他们以存在感,而这种“看到”并不是简单的用眼睛看到,而是能够体会和感受孩子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并做出及时的回应。
五、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其实我们可以与孩子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去相处,面对困难共同解决,而面对一些比较隐私的问题也应该与孩子讲明其中的尺度,这样不仅对孩子与人合作有帮助,对今后与他人建立健康的距离也会很有好处。
六、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我们通常用条件来约束孩子来做成一些事情,比如:“你把饭吃了我就带你出去玩”。久而久之,这种条件会逐渐失效,问题依然没能解决。真正能够根治问题的关键是让孩子意识到这件事是他自己主动要做的,而不是被迫去做的,这种能动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七、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冲动是魔鬼”,大人难免在情急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而这样的情形也很容易被孩子学会,所谓有样学样,要想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想孩子三思后行,那大人就应该率先垂范,这是教会孩子的最简单有效的途径。
八、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孩子的内心有时候是脆弱的,他的情感如果没能够被看见,时间长了自然就不再会表现出来,就会被压抑,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出现关于这种情感的一些问题,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应该专注并及时回应。这也就要求我们家长在陪孩子的时候不要看手机,至少大部分精力都应该在孩子身上。
九、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对孩子情感的复述有利于孩子了解孩子当下的情感,让他明白原来他现在的感受叫“生气”、“悲伤”、“困惑”……,这样当下次再出现这种情绪时孩子就能及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家长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十、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如果我们足够了解孩子,明白接下来的事情孩子可能应付不来,但是要做,我们可以为孩子提前准备好应对策略,并与孩子讲清楚应该怎么做,这样就降低出现突发情况的概率。大人和孩子都会舒服很多。
通过以上十点的学习,我对“育儿育己”这个词的理解有深入了一层,作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只是单纯依靠自己主观判断和前任经验是完全不够用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给孩子带来更适合的成长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