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档,最火的古装剧当属《延禧攻略》。自7月19日在爱奇艺独家播出之后,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这部剧就从无人问津到话题发酵,最终到全民追剧。
意外走红的《延禧攻略》,唤醒了观众对宫斗剧的热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老旧而套路的题材类型,在2018年依然拥有迷人的魅力?
一则它不断制造的强戏剧冲突,会让你情不自禁一集追一集,犹如“吸毒”上瘾一般;二则,人性的恶在紫禁城这个封建封闭、极度变态压抑的体系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这 100 亿次播放量折射出的是当下的社会集体心理与社会文化症候。
《金枝欲孽》确定类型范式
14年来宫斗剧推陈出新
2004年《金枝欲孽》的热播,在全亚洲反响空前,宫斗剧随之在荧屏上崭露头角。《宫心计》《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甄嬛传》等随之问世。可以说,被誉为“挽救了2000年以来TVB收视颓势第一佳作”的《金枝欲孽》,确定了宫斗剧的大体类型范式。
《金枝欲孽》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著称,四个女主各有不同性格,也各有不同命运。没有玛丽苏全能、主角光环和道德审判,复杂的人性刻画是《金枝欲孽》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之处。也正是从《金枝欲孽》起,以高度封闭的古代宫廷为叙事背景,将后宫嫔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作为故事主体,以人物情感纠葛的勾心斗角或宣扬“以恶制恶”的主题为剧情主线的电视剧,就此横空出世。
2011年,《甄嬛传》成为了大陆宫斗剧的第一个高峰。从剧中衍生而出的“甄嬛体”,让“贱人就是矫情”等台词走红;“果郡王”李东学、“华妃”蒋欣、“温太医”张晓龙等还因剧成名,《甄嬛传》也成为其演艺生涯不可磨灭的印记。
可以说,《甄嬛传》的成功在于其人设与剧情范式——自此在宫斗剧中,主角往往是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后宫的磨难与洗礼,成长为工于心计的宠妃甚至皇后;慢性毒药、苦肉计、闺蜜背叛、陷害自虐流产三绝招等,衍化为宫斗剧的惯用戏码,也为后世所效仿。
待到《芈月传》问世,宫斗剧的女主角从拥有美好外表,却有缜密心机的女性形象,变成了女性政治家。后宫斗争的价值输出,也在“以恶制恶”的价值怪圈之外,添加了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等到如今的《延禧攻略》,女主角从“小白兔”人设到“黑莲花”的转变,最为观众称赞。这位睚眦必报、从第一集就火力全开的女主角魏璎珞,是迄今为止宫斗剧最反套路的人设之一。“面对反派,反手就是一个耳光”“一集收割一个人头,发放一份盒饭”的节奏,也让观众大呼过瘾。
可以说,尽管有故事情节模式化、人物设计套路化、宫斗桥段雷同化等诟病,宫斗剧依然在14年的发展历程中推陈出新,其每一处的“微创新”,都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馈。
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畅销,一定是因为它挠中了受众的爽点、痒点,甚至是痛点,深度契合与满足了受众的某一种或者多种心理需求。
女性视角下的“权谋剧”
完成对现实生活的映射
同样是以古代宫廷为背景,嫁接某一特定历史背景或者历史环境,以反映权力争斗为主题,但宫斗剧与历史剧具有鲜明的题材分野。
历史剧往往以正史为剧本支撑点,立足于史实的人物塑造与情节设计,有深厚的影视改编基础。从人物塑造来看,帝王将相等男性群像,围绕朝野政争、皇权继承等主题展开明争暗斗。而在宫斗剧中,女性话语权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矛盾主题也由主导话语权的男性转移到女性。简而言之,通过深度刻画女性人物,宫斗剧完成了叙事主体的转换。
但某种程度上来看,宫斗剧是女性视角下的“权谋剧”。在高度封闭的社会空间内,后宫有利益争夺激烈、权属清晰、并与前朝利益团体有千丝万缕关系等特点。在矛盾集中化的戏剧冲突下,宫斗剧与历史剧同样有一个最高权威——帝王,他集合了至高无上的君权以及封建等级制度下的夫权。
正因为帝王权利的至高无上,后宫资源的争斗呈现出互相排挤、争宠上位的趋势,无所不用其极的权力争斗接连涌现。只不过,溢满“男性荷尔蒙”的结党营私,被后宫“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暗藏玄机”的争斗模式所取代。
可以说,宫斗剧的类型建构,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曾有制作人表示,“我们只不过将这些化成一个以紫禁城为历史背景的戏,带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观众也乐于在追剧的过程中,完成对当下处境的衍生。如《甄嬛传》播出时,不少观众把该剧视作清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甄嬛刚刚入宫,好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父母的关系进入大企业。为了保全职位,她小心翼翼、拉拢同事,建立自己的战线,开始一步步反击,最终扳倒了最大竞争对手,成为老板眼前的红人。”
由于宫斗剧往往善于借用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的“名目”,将虚构的故事安插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制造宫斗剧虚幻的历史感与真实感。观众也非常乐意进行饶有趣味的二次创作,形成独特的宫斗剧文化。
如《延禧攻略》播出后,观众惊奇于福安康、永琪、紫薇等人与《延禧攻略》的关系。一篇阅读量火速超过10万+的微信推文,正是以《清宫言情宇宙:如何串起还珠格格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为主题。在这篇推文中,无论是宫斗剧还是言情剧,只要是经典的清宫戏的人物们,来了一次大串联,竟然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
暗合国人的社会心理
是“窝里斗”还是“打怪升级”?
易中天曾指出,从《左氏春秋》到《红楼梦》,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都在不断演绎着“窝里斗”。“家国天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即便在经历了摧枯拉朽般的十年动乱和四十年改革开放,“窝里斗”的习惯依然得到了强势保留。从故事架构来看,“窝里斗”几乎是对宫斗剧最精髓的概括。
无论是开山鼻祖《金枝欲孽》,还是不断复播并走向北美市场的《甄嬛传》,抑或正在掀起追剧狂潮的《延禧攻略》,由于男性权威被置于宫斗剧的主体矛盾之外,女性争斗被限制在男权秩序内,“窝里斗”成为了后宫争宠的唯一方式。例如,在《延禧攻略》中,魏璎珞除了在富察皇后的照拂下成长,面对娴妃、高贵妃、纯贵妃等人,都是横眉冷对,使用各种手段让其“下线领盒饭”。
此外,宫斗剧里的“斗”几乎与传承千年的权谋文化划上约等号。所谓的“三十六计”等“国粹”遗产,兵家、纵横家等谋略大师,都让国人叹服。宫斗剧对权谋、谋略等文化元素的呈现,让观众身处其中细细揣摩,仿佛得到了“厚黑学”的真传。而其实用主义的利益去向,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也暗含了国人的社会心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窝里斗”与权谋的集大成体现,最终化作了女主角在后宫里的逆袭神话。无论人设如何变化,宫斗剧的女主角总是从低级阶层向高级阶层的曲折前进,女性成长的过程中,有姐妹情深的有力扶持、有深情男配的无悔付出,还有太监、宫女等仆役的忠心相伴。善于编制成功人生神话的宫斗剧,让人们对女主角的产生某种崇敬。
事实上,现代社会的职场女性普遍渴求功成名就的自我价值实现,有胆识有谋略、性格刚毅坚强、在男权社会生存却又努力独立自主的宫斗剧女性形象,能够成为现代女性眼中的人生赢家,是现实女性价值标杆的典范。
《延禧攻略》不止是被作为“职场厚黑指南”在解读,还有很多女性类公号和情感类公号,津津乐道地将它拆解为“撩汉指南”。魏璎珞成功“撩”到富察傅恒和终极大Boss皇上的伎俩,被当作了追男教材。
“若即若离”、“欲拒还迎”、“适度的、看似不经意的肢体接触”、“仅限于两人的秘密称呼”……
不可否认,嫁给高富帅至今仍是很多女孩子心里的梦想,渴望、巩固高富帅专一、忠诚的爱情,几乎是某些女性的毕生追求。所以,《延禧攻略》能如此畅销,还因为它投其所好地满足了很多粉红少女心。
如果没有小帅哥富察傅恒对魏璎珞忠贞执着的爱情,没有风流倜傥、权倾天下的乾隆被魏璎珞迷得团团转,恐怕这个大剧,会损失不少女性粉丝。
2017 年的数据,女性观众占观众比高达 53.8%。而很多电视台则公开喊出“得女性观众得收视率”的口号。
在剧情设计上,《延禧攻略》显然充分考虑了这点。让看厚黑的人看厚黑,让看爱情的人也不失望。如果魏璎珞的特立独行做自己,不是以收获两枚高富帅作为“表彰”,对于女观众的吸引力恐怕要削弱大半。
“社会我魏姐”魏璎珞的确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但无论她的个性被设计得多独特、多鲜明,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多有现代性,她的两段爱情,最终仍是逃不脱“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
换句话说,只要结果是“霸道总裁爱上我”,不是“社会我魏姐”的人设,换一个比如高贵、冷艳、犀利甚至心机重的女主形象,好比金南珠,也一样会有一众女性观众追捧。
国产剧里绝大部分爱情戏的设计,都是让女性受众做爱情旖梦的。怎么嫁个高富帅,是当下婚恋市场与相关价值观输出中的主流话题。具体可参见拥趸众多的 Ayawawa。
人设、能力、性格、套路和伎俩,都变成了得到爱情、嫁得好的工具啊!
影视剧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看习惯了”这种剧的观众,通常首先就默认了一个前提:“一夫多妻体制”的正当化,而你一旦在这个体制里,就必须要想办法赢。
这恐怕是中国社会存在如此多的“一夫多妻事实婚姻”的文化基础。那些男人觉得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那些女人也觉得这很天经地义。
严重点说,这样的自媒体文章、《延禧攻略》这样的电视剧,都是大众通俗文化里的慢性精神毒药,可数亿观众却看得如此津津有味。真是很遗憾。
留言区说说你从宫斗剧里学到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