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草根一条,所以从来不事任何收藏,但闲来也颇喜欢玩味古人的字画,所谓玩味,玩的只是一种趣味。
在太原工作的几年里,赶上挂历出的花样翻新,其中有不少名人名画专辑,如张大千、郑板桥、唐伯虎等作品,且大多是用宣纸印制,因为喜爱,凡看到一定要买,买到即扯下来送到晋宝斋裱糊,有兴趣时换着张挂。没事了,躺在沙发上或者床上,呆呆的品,细细的读,读古人的生活方式,读画中的题词和意境,属于典型的穷玩。后因业务上的需要在电脑城买了两套图库,其中一套竟然有许多的古字画,这意外的发现让我大喜,于是从图库上下载了喜爱的内容在电脑上欣赏,这比起裱糊字画来方便了许多。玩味久了,渐渐明白了何谓林泉气象,何谓山水情怀,何谓啸傲烟霞。画中吟风弄月的文人格调,携琴访友的散淡逍遥,远山近景,大江细流,古道西风,流水孤村,月下花前,一笔一划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高古的意蕴和幽远深邃的情怀,神游其间,可安享卧游之乐,如此,便以为得了古画的真趣。
玩味,不需要懂得真伪,不需要了解笔线是否粗重,树石采用了什么皴法,甚至不用去弄明白出自何人手笔属于哪个朝代,但能领会画中的内涵,感悟画外神髓,由此得到了审美愉悦,于门外人而言,足矣。
早年购买的一套《芥子园画谱》,是平日里搁在床头随时翻阅的心爱书籍,这套书给我裨益不是绘画本身,而是画谱中体现出的审美情趣,阅读其中的文字,浏览一下那些构图的美妙,无形间就得到了风雅的浸润。清代何镛在所作后序中写道:“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这是知味之人才会有的感受。《芥子园画谱》中的文字,也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如:“塔铃语月,寺钟吼霜,于万籁俱寂中,有此清泠声响。空林古径,点缀其间,使人生世外想。”
“桑间篱落。浅巘平田。居人随意横杓。”
“……宜于波光如练,湖瀔未起时,载酒寻诗。”
那种“地偏人远,闲花开满院,松荫白昼闲,坐看流水卧看山”的诗情,细细品来如饮佳茗,如闻天籁。
当年在西安上大学,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碑林,平时桌边总有王羲之、苏东坡、赵孟頫、颜真卿等名家的字帖,没事了拿起来看看,心中就会生出一种微痒的熨贴,那或遒劲或秀丽或妩媚或笨拙或庄重的方块字里,有前人留下的体温,有作者不朽的神魂,有文人韵士们的灵心慧性……
玩味的乐趣和拍卖行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玩味之乐不在钱,也不在真假,更不在是否拥有,只在知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需要知味才能品得。如同天空的一朵云,一阵微风,一片落叶,一丛野花,一声鸟啼给予你心灵的滋养一样,那些古画名贴感动了你影响了你,那其中的精神和大美就属于你了。此种获得在心,在神,而不在物。
澹然居书屋的墙壁上挂着的几幅古画是我的最爱,一幅为明代沈周的《青园图》,上有乾隆、嘉庆、宣统皇帝的御览印章——画中的季节一定是初春的清晨,阳光柔和,微风徐来,竹篱茅舍下,有房门敞开,画中人物手捧一卷坐于窗前在阅读,窗外是山石堆叠,山石后有一棵老松,房后有古柳未绿,数株翠竹绕屋而生,杂树新篁,郁郁葱葱。依山势而下,排列着参差错落的人家,远处江面平阔,山峰错落,湖水映带,平缓宁静,水边一株垂柳,透着苍老的岁月里悠远的宁静,那份诗意雅韵,那份得大美于其间的自然而然,那份超然物外的清幽逸趣,让我百看不厌,由于太喜欢,拿来做了散文集《静思集》的封面,接着放大了装裱在镜框里,挂在了澹然居书屋的床前。这些画因为不是真品,所以一钱不值,但因是古人的佳作,就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客厅则张挂了一幅来自洛阳《千唐志斋》的碑拓,内容是苏东坡的《山村五绝》之一:“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书法作者为清代的王以撰,一笔风流雅俊,浑厚圆润的行草,有着行云流水气韵飘逸凝重内敛的美,于我而言,有这样的字画相与厮守,便觉远离了红尘,摈弃了俗念,宁静了心神,沾染了古风。
李渔的一部《闲情偶寄》,是我四处漂流随身携带须臾不离的书籍之一,喜欢在心静无事时,于床头灯下细细品嚼,琢磨他对词曲、演习、生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的观点。李渔畜养戏子,自编自导,他有园林称为“芥子园”,他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艺术内涵颇有研究,同时他也是一个美食家,对餐饮养生有着独到的见地,可是他说自己是穷人,他的这份“穷”简直让当今居住在鸽子笼里的文人们无地自容。他的“穷”都是值得玩味的“穷”,而能“穷”到这个份儿上,那给一个天下也不要了。
老来也才知,玩味,乃是生活的一门大学问,对于怡情养性甚为重要。
晚乎哉?不晚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