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写出大概是一种风潮,从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到《幸福了吗》,从孟非的《随遇而安》到柴静的《看见》,这些书的题材无一例外地都是取自自己的人生经历,小时候的经历,主持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本自传体。
湖南电视台的一哥,主持过《越策越开心》、《天天向上》的脍炙人口的电视节目的汪涵,也出了一本书,名为《有味》
有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形容词,叫有味道。形容一位女性有味道,不一定倾国倾城,但一定特有风格。用这个词来作为一本书的名字,那么这本书,肯定有其味道。
《有味》一书中,写的不是国运昌盛,写的不是中外大事,写的是鸡毛掸子、豆腐干、古琴、古称这些我们常见的日常用品背后的故事。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一种东西年久就会成精,这叫老物成精,其实就是物体有了自己神。中国人讲究一个“养”字,玉要养,玉石时间戴的越久会越漂亮,会变得通透,此谓之“养”。然而除了玉,还有非常多的随身携带物都可以养,比如说扇子、珠子,当把心思花在它身上,自然会散发出灵气。
本书作为汪涵的一本随笔散文,跟随着汪涵的笔端走走停停,感受那散落在民间各地的自然文物,通过文字的描述去感受物体从无到有,从空白到成型的过程。看着是一个物体的诞生,实则是一门手艺的光芒,是一种文化散发的气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在于那传播全球的儒家思想,那百花齐放的百家争鸣,也在于那小小的核桃里,“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一花一世界,一物一乾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