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人
谁都说的不算——数据崇拜下的审美变化

谁都说的不算——数据崇拜下的审美变化

作者: 笑眼朋朋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9:46 被阅读87次
    谁都说的不算——数据崇拜下的审美变化

    《月亮与六便士》有感之二

    ——以人为本的美术鉴赏

    原来想的标题是《凭啥你说画得好》。本文是看完《月》之后,关于数据时代、关于审美的引申想法。


    一 中国式指点江山

    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有三个老板——老P、老L和小S。

    老P对公司的策划干涉多;小S是做什么的我一直不知道;老L本来主要跟进商务,不知怎么,后来开始旁听设计师的周会,时不时还要给出自己的意见。

    比如一次老L说:这个森林的场景的绿色的彩度不够,得提高。

    一来,设计师之间的语言,不会这么说;二来,调整是协调画面各处关系的问题,也最少是调整一对关系,而不是单纯改一个东西就行了的;三来,在坐的是有公司里的高段位设计师的,如果老L不相信他们的专业能力,大可换一批人。否则干嘛在高段位设计师不觉得有问题的时候,还来多此一举呢?

    老L背后的逻辑是,因为要赚钱,所以他对市场的关心程度比设计师更高;因为赚到过钱,所以自己的判断更准确;因为如果赚不到钱,自己承担的损失比打工的设计师更多。

    所以让他在“信自己”和“信专业分工”之间,他是大部分信自己,小部分信分工。

    老L给了意见后,很多都挺“外行、多余、不懂装懂、无关痛痒、强行用术语表述”,但是设计师们会随了他的心意,他说怎么改,大家就看着改,反正“无关痛痒,修改成本也不高”,而且一处改得不和谐了,可以用其他部分的和谐弥补。

    10年过去了,那家自封中国手游NO1的公司早已不存在了,但类似的情况还在许多公司上演过。在“权力第一”的组织结构下,谁的职级高、权力大,谁说了算。


    二 工业革命之后的艺术

    而在《月亮与六便士》的情节中。只会画虚假的罗马农民田园生活的平庸画家,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潦倒画家斯特里克兰的艺术。

    虽然平庸画家承认自己画画没天份,还是由衷地称赞潦倒画家、慷慨地借钱、大度地回应侮辱。

    在潦倒画家重病之际,不顾妻子反对把他接到家中细心照料。

    在潦倒画家的身体好转之后、在潦倒画家先是把画室、再是把妻子和家占为己有之后、在潦倒画家逼死自己老婆之后,他同时怀着深深的恨意和悔意,翻箱倒柜找到了可以作为武器的油画刀,一步一步走向潦倒画家最后留给他的嘲讽——“你的妻子,她的身体真的很美”——那幅他妻子的裸体画走去。

    只需要抬起手,狠狠地刺画布,左右拉扯,就能一解心头之恨。

    他抬起了手。

    却顿住、扔掉了调色刀,“我怎么能为自己的私愤而毁掉这样的杰作呢?”

    由于原文用了大量篇幅描述平庸画家的生活由美满到破碎,情感由同情转为仇恨。这样的前后对比特别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颇有评论家天分的平庸画家,如果让他在艺术和仇恨之间做出一个选择的话,他宁愿选择艺术。

    就像电影香水里的情节:杀人犯拿出杀死少女炼制的香水,洒向行刑场的众人。人群都陶醉了,视他为神。少女的父亲扔下手里的剑,跪下来向她说,你就是天使。

    以人为本的艺术就是这样的伟大,它占据了人的感官,重塑了人的心智,让人用新的眼光感知这个世界。


    三 变化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对画、对艺术,始终保存着一份敬畏。这份敬畏就是:我不是艺术欣赏家,我必须得听从艺术欣赏家的理解,我看不懂马奈的《泉》,但我必须接受它是一首作品。我没有看出来大师的素描有什么特别,但我必须接受那是技巧精湛的典范。

    大众听从专家,专家听从更权威的专家。

    此时的艺术,无论是被权力,还是被权威掌握,它始终是人本主义的艺术——它好,或者它不好,由人说了算。

    然而这一切就快要在这个时代土崩瓦解了。

    有了网络,有了大数据,一切变得不同了。大家可以随意评论专业人士的作品。可以随意抨击一个导演,但也不再敬畏权威。艺术家们开始生产消费品,而消费品可以被任何人随意挑拣批判。


    四 拖下神坛,重归人间

    我曾经的一个老板,是程序员出身。靠做游戏赚到了好多钱。

    他曾对这公司的设计师坦诚的说,自己一点也不懂美术。但,不懂不是散养,因为他有终级的杀伤利器——他要看到数据的变化

    做产品、做研发时,谁的级别高(专业能力或权力大)谁说了算,以人为本。

    做商品做市场时,一切看数据结果。

    经常会发生“专家的判断”与数据结果有差异,怎么办?

    抛弃专家,以数据为本。

    权威与专业正在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数据崇拜

    权力、权威有大小,数据只有高低;人始终有温度、有个性,数据只剩冷冰冰的消长。

    信数据的逻辑是:

    创作的人以为自己对作品的价值评估就是全部。事实却是要经历创造——反馈的循环系统后,才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反馈来自何方——人民大众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切与商业挂钩的都要重视用户体验,都要跟随用户的喜好。

    面对产品、内容,专家的评论已不再重要,大众和时代给出的反馈才重要。

    所以川菜可以遍布全国,所以快手能high翻全网。


    五 论市场从业者的幸福感

    有人说,工作中的幸福来源于两点:自信和确定性

    虽然产品最终也是要面向市场的,但产品美术的反馈回路很长,要经历制作周期之后,用户亲自用了才能给出反馈。

    市场美术则不然,反馈回路很短,做完就上。

    而市场总是不确定的。

    做了市场美术之后,我才发现做游戏美术挺幸福的,标准再难达到,也都是确定的人给出确定性的标准。

    结论:市场美术很难达成幸福感的条件。

    本文完


    下面的链接可以查看我写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一
    “出轨的美少妇”与“月亮下的鸡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都说的不算——数据崇拜下的审美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au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