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统计法让时间可视化。
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不是矫情,我们是真的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好像啥也没做,一天就过去了。但是柳比歇夫知道。他通过在纸上记录自己做什么、花了多少时间,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可视化了。
例如:
日期:1964年4月7日
中心工作: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飞蛾的图)——3小时15分钟。鉴定飞蛾——20分钟。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钟。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钟。
休息:给人写信——10分钟;阅读地方报纸——10分钟;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书《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钟。
最后小结: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钟。
他分类统计工作和休息之后,最后有一个小结:基本工作合计多少小时多少分钟。每天的记录都是如此。
所以,分类统计时间,重点统计基本工作时间的意义就在于此。柳比歇夫要求自己必须保证每天有在做跟他理想目标直接相关的基本工作,必须保证基本工作的牢固地位不动摇,这样他不浪费时间到无意义的事上,不会偏离自己的人生总目标。
柳比歇夫的状态,真正是应了那句话:只要你知道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记住了吗?时间统计法分为记录数据——分析统计——决策计划三个步骤。
记录数据,这个行为让时间可视化,时间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做了记录和统计之后,我们可以从这记录中知道时间用到哪里了。
在记录时不先记时间段,而是先记做的事情,就会逼着人以结果为导向使用时间,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跟着时钟的数字随波逐流。
每天统计累加基本工作时间,可以提醒和保证自己每一天做的事都跟理想目标相关,人生不偏离航向。
从微习惯开始,开始统计每天的有效学习和工作时间。
6.28
健康:早起运动30分钟
学习:听书1小时。
看书1小时
写读书笔记1小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62089/ccd7f649884c038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