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254619/c7039f15ebd91c6b.jpg)
最近在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时,里面有一句令我非常深刻的话:
很高兴有人识破了我的真面目,我装的太累了 。
这句话,表面觉得主人公好像是因为被众人识破而有一丝丝的失望和无奈,但我当时的感觉是主人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吧!
当读到那句话时,瞬间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或是工作中也许都会遇到这种类型的人——阿谀奉承。
在他们眼里这也许是一种很奏效的社交方式,但是除你之外的人真的会很少去“珍惜”这份“低姿态的卑微”。
就如那些每次碰面说着违心且只为讨对方欢心的话,导致自己的心里却很难受。
或是刻意为了与对方拉近某种关系而做出格格不入的举动。
以及那些试图让对方很快接受自己便顺利纳入对方的圈子而不惜自己的尊严极力地去讨好对方。
在别人眼里也许视你就如“小丑”一样一丝不苟的在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兴扮演着讨”观众”喜欢的角色。
我认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54619/da67b9f5dfe2c3a3.gif)
交朋友无非就是,找到一个互相欣赏、共同进步,相处起来让彼此极其舒适的人。
但如果,你把所谓的欣赏,习惯性潜移默化的形成让对方极度不舒服的阿谀谄媚。
那恭喜你,你已经丢失了原本的自己。也没有体现出自我价值。
说说我自己的亲身感触吧。
我平时的性格是属于那种比较文静的。但就在我将要去实习的段时间我开始在心里默默审视自己。
我要不要去单位为了更容易与同事们接触把自己变得活泼一点。
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根据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而慢慢形成的,若想要改变也同样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是在试图“伪装”。
但是这种试图想要“伪装”的火苗还没等它燃起,我就默默地浇灭了它。
试图要去“伪装”的那个瞬间,我好像更想做那个真实的自己。
所以,我放弃了去“伪装”自己。
不要在讨好别人世界里,让自己委曲求全地活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54619/9b143b83e2d632ef.jpg)
后来到单位之后,我依旧很文静。
但是事实并不是我之前所担心的那样糟糕,我文静的性格并不影响和同事的接触和沟通,那段时间我们反而相处的很舒服。
那份舒服便来自我最终做了最真实的自己。。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可以在正确欣赏别人的同时去让自己真正的学会进步。而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弄丢了最初独一无二的自己。
记得以前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邯郸学步》中: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
法。
可是,折腾了许多年,他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独特技能,而且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我们不应该一味生搬硬套,刻意模仿别人,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丢掉原有技能。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值得肯定的,但学习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短处,而不是只为了一味地讨好去奉承他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54619/b843e7222ee8e227.gif)
就如《无声告白》中所说的一样。
“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李白有一句诗为后代所流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只要你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必然有其作用。
雏鹰正是因为做了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成为翱翔九天、搏击长空的雄鹰;树苗正是因为做了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成为雄壮挺拔、绿荫漫天的千年古木。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棵始终对别人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树,就会形成弯曲的“低调”,将会对自己形成伤害,使自己成为随波逐流之辈,很难成就自身。
生活在这个偌大的世界,每个人都很平凡,但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活的有勇气。
要勇敢地正视自己而不是每天 辛辛苦苦去伪装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不做众人的小丑,请做真实的自己。
与你共勉。
以上,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