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看怪胎型的摘要,它怪在哪里呢?它最怪的地方在于缺少主语。
案例:
【1】以世界公认的ESI、QS和US News学科评价体系为基本框架,分析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现状,发现中国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有“高原”、缺“高峰‘,数量领先、质量落后,人文社科国际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中国高校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学术体制,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
【2】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3-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与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收入不平等不利于各省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提高,而信贷供给缓解了流动性约束,促进了各省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提高;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对东、中、西部各省份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存在不同影响,降低基尼系数对东部地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边际效应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边际效应最小;减少流动性约束对中部地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边际效应更加显著,对东部地区的边际效应最小。
比如第一个例子中,以什么为框架分析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这是三个动词,但是三个动词都没有主语,从语法的角度来讲,这是个病句。第二个例子中,基于什么,对什么进行分析,然后发现了什么,这两个例子都是一样的,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没有主语。那么,这种没有主语类型的摘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错误地理解了关于摘要的第三人称的问题。
论文摘要不能使用第一人称,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作者和编辑都会遇到一个矛盾,当面对这个矛盾时,不管是作者还是编辑都出现了分化,有的站在这一边,有的站另一边,这两种情况是什么?两种情况就是在这个矛盾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比如论文摘要不能使用第一人称,那我们就把“本文”去掉,像本文以什么为框架,分析了什么,本文发现了什么,我们把“本文”去掉,这不就没有第一人称存在了吗?但是大家去掉第一人称之后,它就成为一个病句了,硬生生的把主语砍掉了。那么,作者和编辑就分成了两个阵营,第一个阵营,病句就病句,一篇论文带着病句就可以投稿,编辑带着病句就发了,刊发出来的时候就是一堆病句,一共三句话的论文摘要,全都是缺乏主语的病句。另外一个阵营,坚持使用“本文”,不能容忍自己的论文里有错误,知道用本文不好,但起码没有病句,所以这部分人宁愿带着“本文”,也不让自己的论文里有病句。那么,这一派的编辑也是持这样一种态度。所以,如果你的论文投稿后被分到第二阵营的编辑的手上的话,他们肯定会让你把“本文”加上,因为他们不能容忍一篇论文里有病句。所以,现在又出现了两种情况,我们在期刊上既能看到没有主语的摘要,也能看到带着主语的摘要。
那么,基于这个解决不了的矛盾,做出的这两种选择都是无奈之选,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大家错误理解了第三人称。前段时间,我在跟一位编辑沟通摘要问题时,我阐述了我的观点,其实是对人称理解出现了错误,只要避开人称,这个矛盾就解决了。当然,避开人称是有难度的,但这是一个解决方案。(具体参见下期评论-缩写性摘要)以上是关于怪胎型摘要的讲解,为什么是怪胎?因为它有病,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主语,是个病句。大家以后在写论文摘要时,最好也不要这样写,当然,这也要视论文和期刊的情况而定,从期刊要求的角度来讲,我们尤其还要考虑期刊,哪怕期刊有病,我们为了发表,也得看看期刊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当然,现在的很多期刊对摘要的人称问题已经不做要求了,因为它们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比如论文摘要带着本文,或是一个没有主语的病句,或是写成另外的样子,都可以,很多期刊对这个问题已经不作要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