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解
领悟
二、优点
关键词:简单、跟随
晚上辅导孩子做数学题,今天数学题都是孩子头疼的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题,一开始,孩子有情绪,看到题时,无法投入,来回跑了两次,妈妈边等边拿起孩子的语文词语解释,录起音来,一会儿,孩子自己忍不住了,溜了回来坐在妈妈旁边等待讲题,妈妈没有马上就位,继续录完了最后一课,让孩子体验一下延迟满足的滋味。接下来,妈妈想出了带领孩子做题的好办法,孩子越做越顺,每做完一道题,都两手一伸,喊到“礼花大爆发!”,妈妈为了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也很配合,马上模拟礼花喷发的声音,抬头欣赏模拟的画面:)。
总结:孩子有情绪并不是有了问题,是孩子的能力没有达到,孩子一烦采取马上离开现场的方式,实际上做的很好。妈妈没有盲目的等待积累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归,都做得不错。像昨天描述的事情类似,妈妈在短时间内,没有机会或能力马上接纳孩子的情绪,可采取“纸条法”或“转移法”来解决事情,看来效果也挺好。
三、引导
关键词:批量、分层、分段解决问题
今天数学引导的思路是妈妈特别想记下来的:灵感来自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的思路。
当危机爆发时,以事故中心为原点,由内向外按不同的性质分别画出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一步:情绪脱敏----先进行没有难度的抄题、“搭厂房”、填被除数与除数的工作。
第二步:先做熟悉-----做孩子已经熟悉的除数近似数列示工作。
第三步:标记难度------将题分为三个难度,标记出
1、简单:得数是一位数
2、较简单:得数是两位数,十位是一,如得数是12、15等
3、难:得数是两位数,十位大于一,如得数为39、46等
第四步:分类处理--------先试着自己处理1类题、再由妈妈带领处理2类题,3类题放弃直接抄写(待1、2类题熟练后再尝试)
效果:孩子既直面了问题,又增加了训练机会,最重要的是学习了分解问题思路,孩子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做完了原来不敢面对的题。
四、思考
1、妈妈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和孩子发生冲突后,妈妈深呼吸调整情绪,孩子的反应会这么大。今天也许找到了答案。
妈妈、孩子边吃晚饭边看吐槽大会,突然,三四米外的姥姥发出一声轻叹,很轻,但妈妈敏感地捕捉到了,有一丝不快,问姥姥怎么了,姥姥答到:“谁又没盖开水壶的盖子”。妈妈答了句“有时热气多,壶盖自己会摊开”。看来任何孩子对妈妈的情绪都很关注,孩子也如此,今后有情绪时,还是要多向孩子学习,离开现场。
2、今天群友发了句话,挺有道理,摘下来自勉。
你必须拥有很大的福德,才能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事实上,即便你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你是否愿意醒也是个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睡觉更舒服。有些人找老师并非为了觉醒,而是为了睡的更舒服。即便你遇到有伟大证悟的老师,
他也不可能魔法棒一挥你就证悟了。因此你需要更大的福德,你才能按他说的做。你需要极大的福德,才会在你的自我被挫伤的时候不会跑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