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的标题是叫做“三张PPT带你游卢浮宫”。
卢浮宫是值得反复流连驻足的去处。但是作为一般游客,到了巴黎恐怕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分配给它。所以旅游界流传的说法是:去看三个女人就够了。
这就是俗称的“卢浮宫三件镇馆之宝”。
第一个女人,是断臂的维纳斯。
它于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岛被发现,美术史上称为“米洛的维纳斯”,但维纳斯其实是罗马人的叫法,希腊人并不知道这个,他们只知道美与爱之神叫阿芙洛蒂忒。跟希腊神话的很多神一样,阿芙洛蒂忒也是被罗马人山寨过去,改名叫维纳斯的,但罗马人取的名字流传更广,因为很多被他们用来命名了星座。这是从武力侵略到文化占有的悲剧。
维纳斯的美不言而喻,她端庄优美,丰硕蕴籍,仪态万方,富有人性魅力而又不让人生亵玩之心。这个很难得。从技术上讲,她的体形符合希腊人关于美的理想与规范,头与身之比为1:8,这个数据成为后世艺术家评判人体美的准则。甚至连她的残缺,都成为一种美,这实在是人类对自己想象力的莫大不自信。
不过,维纳斯这么美,你一定看不出她的身世有多么奇葩。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地母盖亚跟老公吵架,一怒之下让小儿子割下了自己老公的小鸡鸡(也有说是腿上的肉,啧啧)扔进海里,化成一个洁白的泡沫,该泡沫后来生成维纳斯。提切利就描绘过这个场景。
真是家庭暴力生出的恶之花啊。
维纳斯的作用,除了给美术系的学生临摹写生外,更是深刻地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内容创作。因为有了她,画家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表现人体美,从而突破了刻板的宗教命题。
第二个女人,是无头的胜利女神。
她是被古希腊人称为尼凯(Nike)的胜利女神,昂首站立在战船船首,高举右手,宣布战争的胜利。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高展的双翼和迎风舒展的衣裙,从人物姿态和裙裾的褶皱,可以体会到风力的强劲和织物的柔韧,这是公元前2、300年的作品,见证了古希腊历史上最后的辉煌。
文学作品写女子的美貌,往往从环境、衣饰着手,以此进行烘托。所以胜利女神虽然看不见头,但从她的俊朗身姿和飘飞衣袂来看,必须默认为美女。
此外,她还提供了一个经典的pose,被詹姆斯卡梅隆用到了电影《泰坦尼克号》里。
你一定看到过旅行的美眉们在船头晒出的买家秀吧!
风鼓动自由和喜悦,昂首表示骄傲,人类的情绪一脉相承,且有巨大的感染力。
第三个女人,是没有眉毛的蒙娜丽莎。
要说人类智慧的代表和巅峰,我认为非达芬奇莫属,主要体现在他的博学。
美术、建筑、雕刻、音乐这些艺术类项目就不提了,他还是精通天文、地质、机械设计、武器研究的理工男,在数学、生理、物理等科目也是妥妥的学霸一枚。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歌喉出众,体魄强健,俊美绝伦。
他的才华实在盖过了他的野心,以致他甚至轻视自己的艺术才能。
当然他的才华也并未为他带来财富,所以1503年,在他51岁的时候,他还要接这种替贵妇人画肖像的单。蒙娜丽莎是当地一位成功的丝绸商人的太太。但是达芬奇画完以后,并没有把画交给人家。
他赖账了。
因为,他敏锐地发现,这将是一幅不朽的名作。
于是,他故意把夫人画成一个没有眉毛的女人。在当时的弗洛伦萨,只有妓女才把眉毛剃掉。
一位出生贵族的富商太太被画成这副德行,人家愤然不要了!
学术界对蒙娜丽莎的解读有些过度了。但这个研究成果是巴黎一位艺术史专家告诉我的,我还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过。
蒙娜丽莎的贡献,是告诉我们照相的时候如果盯着镜头,那么看照片的人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会认为你在看他。但达芬奇的高明之处,是让蒙娜丽莎稍稍侧身,而依然有凝视效果。
2000年的时候我到湘西采访,有个当地人拿了一幅蜡染给我看,说他有一项发明,你看他蜡染上的毛主席像,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会盯着你。
我想说,天安门的毛主席像不也这样吗?
小时候我很谦卑地认为,要系统地读完美术史,才有资格去卢浮宫。后来发现,如果你碰到一个绝色女子,你不用了解她的家世,也能欣赏她的美。只是,你会想去了解她。
然后,你们就成了朋友。
所以现在,每座博物馆,每件作品,不论多么陌生,只要我喜欢,对我而言,都是:你来得正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