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11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11

作者: 秋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17:07 被阅读0次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电击狗的实验。他将狗狗分为三组,并分两个阶段进行实验。在实验的第一个阶段;第一组的小狗不施加电击,作为对照组;第二组的小狗施加电击,但狗狗只要按压地板就可以避免电击;第三组小狗同样施加电击,只是无论如何,狗狗都没办法躲避电击。

实验的第二阶段,让三组小狗分别进入一个带有隔板的笼子,并给狗狗在的那一侧通电,隔板的另一侧不通电。结果发现,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狗狗很快就学会了跳过隔板到另一侧躲避电击,而第三组的狗狗却根本没有尝试过,而是趴在通电的地板上,动也不动地忍耐电击。

塞利格曼从第三组小狗的表现中总结出了习得性无助,而且在后来的研究中还发现,这种现象在人的身上同样存在。

我经常给我的来访者和企业客户分享这个实验,因为我看见:太多的困境其实并不是真的困境,真正困住我们的,是过往那些“我不能”、“我不好”、“做什么都没用”的经验。这些经验,就像实验中第三组的狗狗那样,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变得对现实无可奈何、最终放弃努力、听任摆布……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因为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惩罚,一个人习得了某种信念——“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现状或未来”,觉得自己不行,再努力也不行,于是放弃努力,被动地停留在恶劣的处境中,即使明显有机会改变,也会视而不见。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能让人形成习得性无助,主要包括归因方式、观察学习、不合理期待、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等。

从归因方式来看:习得性无助的人,倾向于将坏的结果向内归因,比如认为:“这是我的能力问题,我怎么努力都得不到我想要的”。或者采取普遍的归因,将问题放大和泛化,认为一件事情没做好,就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比如,从母亲那里习得“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从父亲那里习得“女孩就是笨”。再或者采取持久的归因,认为问题一旦发生就永远不可改变,比如觉得 “现在都这样,以后还能好到哪儿去”。

观察学习则是说,人们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到无助。比如,在父母婚姻阴影下长大的孩子,即使还没有谈过恋爱,也会悲观地认为自己不会有美满的爱情。一个笑话说,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第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经过,于是,小鸡也就背负着自己的蛋壳过了一生。回想一下,你的身上有没有同样背着一只壳呢?

再有就是习惯性地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和期待,导致自己总是很难完成,久而久之也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心态。

而家庭和社会环境等等则是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最大影响因素。比如,一个从小被忽视、或者不管想要什么都被训斥为“不懂事”的孩子,长大后,会一方面觉得主动表达需要是无用的、满足自己的需要是有罪的,一方面又会怨恨周围人不懂自己、不能满足自己。他们却忘了自己已经长大,想要喝杯可乐完全可以自己去买、而不是非要等着别人来猜。

就像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生命之舟每时每刻都在向前,原来阻挡我们的隔板可能早已不在、而我们的心、却依然在纠结和恐惧着,守着勇气之剑在生命之舟落下去的地方,以刻印的疤痕提醒自己:我无能为力、不可能再找回勇气和自信了。

要超越自己、不再把余生浪费在习得的无助之中,除了阿德勒理论可以帮到我们以外,我们还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学习里汲取更多的养分。习得性无助是塞利格曼的经典研究之一,在此基础上,塞利格曼开始研究,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主动意识到自己的习得性无助、并能够采取行动作出改变。这些研究让他发现了人类积极心理的重要价值,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因此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4

    如何拉近跟自己的距离呢?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是从认识自己的生理自我,与自己的身体重新建立觉知和连接开始。 现在我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

    这个游戏,你可以邀请家人朋友一起玩,但一定要记得:游戏的目的不是审问和评判对方,更不是给对方贴上某个问题的标签,而...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

    周三早上,你饿着肚子赶去公司开会,领导正发言的时候,你的肚子突然“咕咕咕”地叫了几声,你尴尬坏了,赶紧干咳几下想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7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圈子,要了解自己的社会自我需要,可以通过朋友圈来帮忙识别。 看看你发的朋友圈信息,哪一类型...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

    认识自己是我们的第一站。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请你们思考一下,你认为心目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你觉得,那是你真实的样...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3

    如果我问你,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当然啦!我叫某某某,身高1米6,大学三年级”。可是,这真的就是你吗?上...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5

    今天分享一个关键词:身体主权。 身体主权,是说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拥有、支配、和可控权。如果在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这...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8

    如果说,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镜子里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肚子饿”;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1

    每个人的未知我区域,都存在着没有被探索和发掘的潜能。要找到并且善用它们,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通过自我觉察、清理...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2

    今天,我们敲开第二枚彩蛋,听听一位朋友的留言: 这位朋友说:“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每次说话、做事都会斟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fq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