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临终视角看余生,我们应该怎样过

临终视角看余生,我们应该怎样过

作者: 朱敏_5fb2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08:41 被阅读0次

人生不像手机电池,即便只剩最后一格,不会提示电量不足,也不可以充电。人生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或缓缓前行、或咆哮而去,从不会有片刻停歇。

如果给自己提个问题:生命假使剩下365天,你希望自己如何度过呢?

这是一个“临终视角”下看待人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在乎什么的时候,可以尝试“临终视角”,它能帮我们滤尽铅华,看清内心真实渴望,甚至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就在昨天,我用这个问题考问自己,忽然觉得,眼前一亮,一切变得简单而清晰起来。

上个月我在读《重塑幸福》最后一节“向死而生:最好的告别”的时候就隐触及到了这个问题,但不清晰,我只是接受了死亡无法避免,应当正视和接受它这一观点。其实现在看来,向死而生就是“临终视角”。它本身就是一种由结果倒推过来的逆向思维方式。

巴菲特的老师查理·芒格就非常注重逆向思维,他听过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乡下人说:“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这乡下人说的话虽然听起来很荒唐,但他却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对于复杂的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维,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如果你把问题反过来思考,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人在弥留之际的五大憾事》。这本书是一个叫布罗妮·瓦尔的澳大利亚护士写的。她多年来一直从事舒缓疗法护理工作,照顾临终病人。她将病人弥留之际的观察与感受记录编辑成了这本书。书中写道:

我在临终关怀诊所工作了很多年,这份工作让我能够陪伴病人们,一起走过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得知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他们通常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变化:否认、恐惧、愤怒、悔恨,以及更多的拒绝。但最终他们都会接受命运的安排,找到内心的平静,然后离开。

当被问到,对于人生是否还有一些遗憾,或者如果人生重来一次,他们希望会有哪些改变,他们的答案总是那样的相似。于是,我记下他们临终前最为后悔的五件事,想告诉你们,也想再三提醒我自己,人生不能重来,也无法倒带,因此,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1. 我希望能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按他人的期望生活

这是所有临终者最常见的遗憾。当生命即将结束,很多人蓦然回首,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有多少梦想没有实现。大部分人甚至连一半梦想都没能实现,就要面对死亡。而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一路以来的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至少给自己几次冒险的机会,去尝试心中的那些梦想。尤其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努力追求生命中的所想、所爱。健康带给人的自由很少会有人意识到,往往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1. 我希望没有那么拼命工作

几乎每一个我照顾的男病人都会这么说。他们怀念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以及爱人的亲密陪伴。他们后悔总是把大把的时间留给工作,却冷落了自己爱的人与爱自己的人。

其实我们的人生可以更简单一些。你并不需要你以为自己需要的那么多钱。偶尔停下脚步,给自己多一点休息时间,你会变得更加开心,也会更加积极地迎接生命中的挑战。

  1. 我希望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许多人为了与他人和平相处,拼命压抑自己的感情。结果,他们只是勉强让自己满足于平庸的生活,却从未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医学证明,有许多心理和生理疾病都和压抑自己的感受息息相关。

练习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吧。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反应,或许当你刚开始尝试这么做时,旁人会被你的坦白吓到。但这也是一个机会,能让你们之间的关系上升到全新而且更健康的境界;或者,这也是一个好时机,帮你过滤掉一些其实你根本不需要的虚伪关系。不管怎样,你都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不后悔的人生。

  1. 我希望能多和朋友联络

在人生的终点,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朋友,但那些朋友,往往已经失去联系很多年了。躺在病榻之上,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久没有打过电话给老朋友,有多久没对他们表达过自己的关心和爱。他们深深遗憾于,自己没能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维持友谊,只能在弥留之际思念朋友。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和朋友之间联系逐渐变少,是很常见的事情。赚钱当然重要,但是我们拼命赚钱,并不是为了钱财和名利本身,而是希望能带给所爱之人更好的生活。直到弥留之际,人们才明白,人生一路走来最重要的不是钱、不是地位、不是名利,而是“爱”和“关怀”。因为当你一步步走向死亡,只有“爱”和“关怀”会陪伴着你走完最后的旅程。

  1. 我希望能让自己过得更开心

非常出人意料,很多人一直到去世之前才意识到,“快乐”其实是一种选择。他们墨守成规,死守过去的习惯,所谓的“舒适圈”遍布他们的情感和生活。因为害怕改变,害怕跨出舒适圈,他们对别人伪装,也对自己伪装,假装自己对生活已经很满意。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渴望能够笑得自由自在,回到可以没心没肺的时光。

你的人生就是你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在生命结束之前,你要着手实现什么、改变什么呢?

很不幸,他们是到了人生的终点站,该下车时才明白这些的。那对我们来说,最应该做的是不让这五件憾事发生。我们经常在电视或其它新闻媒体上听到看到,某某某遭遇大难或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然后醒悟过来。中国还有句古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后福来之于对死而言活着意义的理解。只需常常问自己:“我死的时候,希望自己是如何度过这一生的呢?”你会因此做出许多必要的改变。有人说:思考死亡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叫醒闹钟,这话很有道理。

尽管有人不喜欢提到死,不愿意谈论死亡的话题,这没必要。其实在这方面国外要开放得多,他们能客观地看待死亡这一生命现象,坦然接受、接纳死亡不可避免这一现实,因而过得更加洒脱。

好了,明白了上面这些,那接下来怎么过就比较简单了:做你喜欢做的事,以自己舒适的方式活着,冒险、找乐子、更有爱心、经常和朋友在一起……。 想想,我们还会整天忙于工作,把大部分时间在办公室度过吗?还会担心自己挣的钱不够多?房子不够大?和同龄人相比,自己有多沮丧吗?在“临终视角”下,身份、名誉、地位、金钱都不重要,快乐、爱、健康、思想上的顿悟、活得通透才最重要。

假如我的生命只有365天,我希望:更爱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的爱人、孩子;我的母亲、兄弟;我的其他亲人、朋友。我要陪爱人去美国、西藏(尽管去过)旅行,还要去其它地方转转(以前觉得没时间、太贵,但在只有一年生命的假设下,还会觉得贵、没时间吗?);我还要陪我母亲一段时间以尽孝;我还要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来给大家分享;我还要……我要让我的余生更有意义。

“临终视角”下的世界尤如刚刚退去潮水的海滩,细沙上面有漂亮的海螺、破碎的瓦砾、还有搁浅的漂浮垃圾,一切都一览无余,我们不必再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就在眼前。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有一场著名演说,他说:“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让我们用“临终视角”穿透层层迷雾,看清内心的渴望,以及核

相关文章

  • 临终视角看余生,我们应该怎样过

    人生不像手机电池,即便只剩最后一格,不会提示电量不足,也不可以充电。人生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或缓缓前行、或咆哮而...

  • 我们应该怎样过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但同时青春也是一种迷惘的痛,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都是不同的,所以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比如说富裕人家...

  • 我们应该怎样看文章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应该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不论是谁,哪怕他(她)是一个至高作协的大作家,他或者她都不能...

  • 余生怎样过

    在专职带孩子的时候,一向不熬夜的我,为了追《我的前半生》既然通宵了,第二天家里来客人,完全不在乎自己蓬头垢面的形象...

  • 咨询中的父性和母性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心理咨询是同时包含了父性与母性的。这个部分不是指刻板印象的父亲应该怎样,母亲应该怎样,或者男人...

  • 我们应该过怎样 的生活

    Hi,你好: 又好久没有更新了,现在的我更习惯利用碎片的时间去填充自己的备忘录。每次遇到什么、看到什么,总会在...

  • 我们的青春应该怎样过?

    青春,是我们经常热聊的的一个话题,可是讨论来讨论去,我们又到底知道我们的青春该如何去过!让我们以后并不会后悔...

  • 为别人带来价值

    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我的视角看世界看周围的一切。看自己的得失,看这个世界给我们的反馈。 我们更应该换个视角...

  • 锋言风语408:玩才是最重要的假期作业

    前几天我跟几个同龄人谈起退休后的事情,退休后不再工作了,我们应该怎样度过余生?看孩子、旅游还是其它?大家的说法比较...

  • 晨读感悟:事后诸葛亮是最稳当的选择

    你看,我早说要买那只股票,我说了应该马上买房,我早就说过应该怎样怎样,我们见多了这样的事后诸葛亮,但为什么事后诸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临终视角看余生,我们应该怎样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f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