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战争的最高法则,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达到了安民保国的目的。百战百胜,把国力耗空了,这个国家也快完了。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就要通过“上兵伐谋”之法达到,也是谋攻之法。也是庙算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速战速决。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以石头碰鸡蛋,奇兵,心理战,情报站,反间战,乃至于贸易战,都是属于谋攻之法。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这就是用石头碰鸡蛋的思想。通过谋略,分敌,避敌,选定时机,以优势兵力战胜对方。粟裕将军用兵,最擅长这个。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用对了人,事情就成了大半。君主和统帅的关系非常重要,要建立其绝对的信任。相互交托。各自为私,也就不可能有绝对的信任。都能做到一心为公,就可以建立起这个信任。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君主往往会在远方干涉战争,在古时,因为距离和信息交互的不及时,再有才能的君主,过多地干涉前线的战争,往往都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一方面,没法知道指挥作战的将领的情况,用人上很难把握。另一方面,对战况的把握不及时,进退之机把握不准,过多的干涉就是乱事,坏事。明智的君主不会这样干。这样做的,往往是对前线的统帅不放心。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战争胜利是多种因素促成。懂时机,提前准备,能创造以多战少的战况,上下一条心,君主不瞎指挥,不猜忌,不给敌方用心反间的机会。这样胜因多了,就容易获胜。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称称彼此的斤两,拎得清,就能常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