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随记忆的脚步

跟随记忆的脚步

作者: 比奇堡海绵星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22:05 被阅读0次

    《追寻记忆的痕迹》

    埃里克·坎德尔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作者追溯了维也纳的儿时经历引起他对记忆的强烈兴趣,最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从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了满足人们对追寻记忆痕迹的好奇和渴求,坎德尔教授娓娓道来,把个人成长融入科学发展历程,讲述他传奇的人生探索之旅。埃里克安德尔是一位研究领域的积极探索者和透彻理解记忆相关领域文献的集大成者,经过作者的梳理,你可以了解人类在探索记忆的秘密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与其意味深长的含义。

    作者的人生经历中囊括了如何决择未来的智慧:包括对终生伴侣的选择、事业上从稳定的精神分析领域转入分子生化研究领域;科学上的成就:脑神经科学研究是客观的论证一些之前的存疑。哲学与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都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各种理论也只是从概念统计的现象中总结出的一些共性,存在个体的偏差性,不仅整体上的发展很难突破,落实到个体的实际应用时也无法标准化。而客观的脑神经科学,哪怕只取得了一点点突破,对社会的实际价值是非常大的;专业性科学知识的普及:这值得每一个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多多阅读与思考,如果脑子胆子都够,逻辑思维更强,那么可以尝试把物理、化学结合到神经科学,是否能实现得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得出宇宙之谜。

    作者原本是受到弗洛伊德的启发,想做一位精神分析的医师。但误打误撞,却进入了一个实验为基础的生物领域,发现了记忆在分子层面的运作机制。所谓记忆,实际上是神经元突触的增强(短时记忆)和神经元突触的新生。经过对低级动物神经元的研究,发现了这种分子生物学的机制在人类的头脑中也同样存在。很神奇,你能够想像你的记忆力存储机制与一种海兔(类似于蜗牛的动物)的机制非常类似吗?这本身就意味着很多事情。

    经过这些研究,作者坚信人类的任何意识活动都可以在分子层面作出解释,而从根本上否定了柏拉图、阿奎那、笛卡尔一路继承发展下来的二元论,即认为人是物质的人与精神的人的联合体。但如果连记忆都是物质的,是特定脑区神经元的一种突触连接,那么意识是否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呢?

    记忆在分子层面的工作机制揭示,已经形成了不错的模型。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意识到底是什么?书中做了一些探讨,但更多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并没有提供答案。梳理一下我们的已知与未知,我们发现神经元信号的传递并形成动作(来自所谓的动作电位)已经大体清晰了。接下来作者揭示的是动物形成记忆的机制和原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成体系的无意识反映回路的工作原理。但尚未查清的是:自我意识的聚光灯代表了什么?这个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东西?意识怎样整合不同来源的信号得到完整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汇报给谁?

    做一点大胆的猜测。意识并不是简单的信号传递和识别,还须有真正的自我意识。这种连续、不间断、可以联想、可以生成指令、可以进行推理的意识,很可能是一种神经网路的能量循环。这些循环在大脑中来回往复,横冲直撞,卷起神经元网络的阵阵涟漪。在生物需要进行决策,处理迫切或者计划中的任务里,这部分能量就汇聚到需要关注的领域,将相关主体和主题梳理清楚,形成优化的决议,表现为实际的行动或者脑力成果。无所事事的时候,这部分能量就左冲右突,居无定型,心鹜八极,神游太虚,享受心志自由之乐趣。

    人类思维之综合,已经达到了非常复杂和栩栩如生的水平。如一位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时,其间蕴含的丰富情感与内涵,如何用触觉、视觉、嗅觉神经的信号传递来解释?所以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大脑机制,可能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甚至在我们欣赏一幅圣母怀抱圣婴的画像时,在我们大脑回路里激发出的感情与感慨,都很难用视觉传递机制来表达。所以,人类意识大体上像是一个植根于大脑皮质功能模块间的一个回路。这个回路自我激荡,可以利用各个子领域的记忆,形成新的记忆和想法,通过类比与推理,捕捉记忆之间的真实含义与虚拟表达。每一轮激荡,都会有不同的信号传递与信息挖掘,都会有新的想法形成和新的概括的形成,直到自我满意和时间来到必须给出行动为止。

    南吕,99年文艺青年。

    公众号【一八五的阳儿】回复电影名称有惊喜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随记忆的脚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jb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