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30937/afc32578ad5e7bd8.gif)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这一段学习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和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有一下心得,想分享给你。
今天吴军老师留下了一个思考题。
凡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哪些因素我们人比较好把控,哪些很难把控?
这让我想起梁宁老师的“点线面体”,借由这个角度分析。在一个系统里,我们只有选择“线面体”的权利,可,能把控的只是自己的一个点。
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题和解答题组成。做选择题靠的是一个人的边界有多宽,见识有多深。即,自己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撑自己走到哪个高度。有的人的操作系统在30岁之前就已经停止升级,而有的人每天都在升级系统,今天一个补丁,明天一个功能。你说,头顶同样的天空,脚踏同样的大地,呼吸同样的空气,同属一样的“人科”,为什么眼中的世界完全的不同呢?
哎,扯远了。
吴军老师说边界思维,和开篇的一段话,是一个意思,那么如何界定呢?在我们每时每刻的行动中,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是奔向可预期的“确定性”。如,上路开车,你有驾照,你有这个技能,你可以到达自己一个确定的地点。那么这个就在自己的边界内。但我们每天面临的事情要远远比这个复杂。特别有自己的想法,想通过各种资源实现自身价值的伙伴们,每天都走在不确定性的征途中,小心试错,快速迭代。
目前,我也走到了,进一步扩大能力边界的阶段。也要建立起一个如苹果树系统的能力,通过水和泥土创造出苹果的独特价值系统。
那么这就又绕到了,可把控的区域。通过我的认知我把这个区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向内求的内在部分,而是向外求的协作部分。
内在部分,以斯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模型,建立起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行成做事的三个基本原则,然后把这三要素连成一个闭环,应用到拓宽能力圈的事情上。如,以以终为始原则推导出演讲技能,学会这个技能,可瞬间把影响力提上百倍千倍。另,这是一个通过大量练习可以掌握的技能。那么就用积极主动的选择寻找一切可以操练的机会。再利用要事第一选择,把“演讲”放在最高优先级的位置。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思考,我寻找到平安保险的培训,开始勇于上台,用户思维,逻辑思维,故事思维和张开嘴巴的技能训练。
协作部分,以鸡、雀和鹰的境界作为惊醒,严格要求自己,做对双方都有价值的事。
第一,鸡的境界:我要赢。更重要的是你要输。
第二,雀的境界:我要赢。如果因此你输了,别怪我。
第三,鹰的境界:我要赢,你也要赢。否则就别干。
总结,通过内在的能力圈的扩张和外在的深度链接,走出适合自己的路,构建起自己的“苹果树”系统。
非常感谢你,读到这里,也许你读的非常混乱,这不是你的原因,是我的思维逻辑不够清晰,表达不够准确。也许你是站在四维、五维或更高维度看这个这篇文章七经八脉一览无余。请写下你的点评,感激不尽,我会一字不差地阅读,快速迭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4030937/6aad862cef70570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