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生命介于生和死之间,不同于可以预见的生,死亡是如此神秘而不可知。随着近几十年医学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死亡越来越不是一瞬间的事情,通常会在充分体验衰老和疾病之后。本书的立意,是想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衰老和死亡,从而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来接受衰老和死亡。
不过很遗憾,这本书是针对美国的社会现状,完全不符合国内。在美国,有让人艳羡的医疗保险制度,在疾病面前不用过于为费用而苦恼,当然也伴随着过渡医疗的发生,导致很多患者并不能体面的离开人世,而在人生终点时遭受不必要的破坏性救治。之前看过一本中国人写的书(似乎类似的书并不多,至少我接触的不多),王兴的《病人家属,请来一下》,应该比较小众,但写的不错(今年3月份读的,稍后我会一同把书评发出来)。这本书我会更加推荐,更符合中国大众,而且面对疾病——主要是癌症时,从癌症的病理,癌症的发生,癌症的早期治疗,家属和病患需要做的准备等等,谈不上癌症治疗手册,至少可以让我们熟悉整个过程,相应做好心理准备。
至于阿图的这本书,虽然我觉得稍有欠缺,但对于我们来说,也同样可以作为了解癌症治疗的途径之一。整体的学术性更强一些,有医学、人文甚至哲学的讨论,但更多的是用实际案例,来解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或者配合医生处理)棘手的癌症问题。为了条理清晰,也做了章节区分,比如如何接受变老,如何为变老做准备,比如如何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比如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治疗,以迎接生命的终点。不过章节中的具体案例,似乎无精打采的揉着惺忪睡眼,并没有紧扣主题,或者几乎不太相关。对于上述章节主题,如果我们想要从案例中找到答案,那会是徒劳无功的。唯一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如何认识、适应、接受衰老和死亡。
我不禁在想,比我们自己接受衰老更要紧的事情,是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已到耳顺年纪,身体也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随着时间再推移,真的到了他们需要寸步不离照顾的那一天,我们面对上老下小、房贷车贷、工作压力的时候,需要如何应对。我们是否能够做到他们当初照顾我们的那样照顾他们。我们牙牙学语时,母亲辞职在家母乳喂养一年,蹒跚学步时对我们的搀扶,后来耐心的花上十几分钟不厌其烦教我们穿衣服(如果直接给幼儿穿衣服,不过三两分钟),再后来我们上学了,他们要上班赚钱,要供给我们读书,给我们做饭,还时刻担心我们有什么危险或者再学校受了什么委屈,这种担心一直延续至今。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似乎也在反着走这条路。或许他们因为疾病困扰不得不住进医院、疗养院、养老院,我们是否会担心他们吃穿和健康问题。或许他们生活不能自主,我们是否有耐心上班赚钱,下班做饭照顾他们。或许他们生活不能自理,我们是否有耐心让他们自己试着穿衣服,而不是粗鲁的帮助他们,让他们丧失最后一份成年人的尊严。或许是否有耐心搀扶他们如厕,不管白天黑夜,我们是否可能辞职在家24小时看护,直到那不知何时的人生终点。曾经,父母如此养育我们,我们是否有耐心反哺他们。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下定的决心,还是美丽的谎言。
作者阿图的履历显赫,也是美国医学界名声显赫的人物,是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关键人物。这是他三部作品中的其中一部,虽然我对此书的评价,尚未达到至臻完美,但并不影响阿图对美国医学甚至人类医学进步的贡献。也希望他在文学以外,能有更多医学方面的创新,以此造福人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