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还无缘西湖,只在书中读过。杭州西湖只有一个,但是留在每个人心中的西湖却有千万个。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留在白居易心中的西湖,就像那个春天一样充满着生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留在杨万里心中的西湖,莲叶是一望无际的绿,而荷花是一尘不染的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留在苏东坡心中的西湖,水光是美的,山色是美的;潋滟是美的,空蒙是美的;晴天是美的,雨天一样也是美的。
西湖只有一个,但是留在每个人心中的西湖却有无数个。张岱的西湖,又是一个怎样的西湖呢?
那时,张岱住在西湖。崇祯五年十二月,正是西湖最冷最冷的时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切行踪都已断绝,一切声音都已灭绝。这就是崇祯五年十二月,那个晚上的西湖。
张岱不去孤山,不去苏堤,不去断桥,他独自一人前往“阒寂凄凉”的湖心亭看雪。张岱不带家人,不带朋友,独自一人前往“人稀地僻”的湖心亭看雪。
船儿出发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这样的景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和山和云和水融为了一体,张岱也仿佛与它们融在了一起。天地与人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张岱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后,他眼前的世界竟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世界在张岱的眼前越来越小,仿佛所有的景物都是沧海一粟。
眼前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张岱的内心世界却越来越大,好像和天地一样大。天地是我心,我心是天地。这就是境界!于是,张岱笔下,才有了这样令人惊叹的文字。
张岱去西湖看雪,看得如此投入,如此沉醉,甚至看得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完全跟天地融为一体。这样一个人,真的是一个“痴人”。所以舟子喃喃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可是舟子却说错了,不是金陵人比张岱痴,而是张岱比金陵人更痴。
张岱没带家人、没带朋友,独自一人去湖心亭看雪;而金陵人却是有朋友相伴、有童子伺候。由此可见,张岱的痴是孤傲不群的。
张岱看雪没有带酒,他完全跟雪景融为一体;而金陵人看雪却带了酒;而金陵人看雪却带了酒,他们一边喝酒聊天,一边随意看雪。由此可见,张岱的痴是超凡脱俗的。
张岱一生有20多年住在西湖,西湖就是他的第二故乡;金陵人来西湖只是做客,游玩后就回南京。由此可见,张岱的痴是一往情深。
可见,舟子并不懂张岱。那个社会,那个世道,又有谁能真正懂得张岱的情呢?
因此,他只能把心中所想说给万籁俱寂的西湖听。就这样,三百多年前,这个叫张岱的痴人,把那天晚上西湖的美景,把那天晚上自己对西湖的情有独钟,化作了这样一篇绝世美文。
后世有没有懂他的人呢?我想会有的。也希望有人懂他,懂人鸟声俱绝的西湖,懂万籁俱寂的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最终读懂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