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设计之声【第4期】| 詹秦川:寻找未来设计教育的突破口

设计之声【第4期】| 詹秦川:寻找未来设计教育的突破口

作者: 西安设计联合会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17:29 被阅读0次
设计之声
西安设计联合会—设计之声第四期_腾讯视频

采访札记

采访之前,以为詹老师是一个很严肃的艺术家,结果,完全不同,睿智、幽默、风趣,在他身上,你既可以看到艺术家的风姿,感受到生活家的惬意又能体会到设计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特别是当他谈起学校的工作,谈起学生的成就,谈起学院未来的发展,谈起当下设计教育的突破口时,你会看到,他眼睛里流露出的神采,他说,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真正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詹秦川教授

詹秦川(1964年5月—)男,汉族,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现任设计与艺术学院执行院长;“设计学”省级优势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省级设计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省级视觉传达教学团队带头人;兼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领域专家、中国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创新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专家委员、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专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标识行业企业专家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设计联合会常务理事等。

先后在《美术与设计》、《装饰》、《艺术评论》、《包装工程》、《美术学报》、《陕西科技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发表作品10余幅,主编教材二部。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厅统筹创新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研究项目1项,到款经费400余万元;并先后主持完成咸阳博物馆、秦王宫遗址博物馆、耀州博物馆、淳化博物馆、铜川玉华宫博物馆等横向展陈项目。

曾担任陕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深圳)标识文化节、丝路精神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新丝路-NEW IDEA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筑巢奖、中华设计奖“桌面优品”设计大赛、中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赛事的评审专家。并在国际创新设计(西安)高峰论坛、IIDC(西安)信息与交互设计研讨会、陕西标识行业发展论坛、“设计+”产业创新论坛、西洽会中国标示发展论坛等国内外学术论坛作专题报告。

先后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白俄罗斯、阿联酋、日本等国进行国际文化艺术访问交流。

(以下内容整理自采访录音)

Q:艺术设计是为生活服务的,那么在您的理解中,设计的宗旨是什么呢?当代设计又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

A:设计的宗旨,我觉得有两个层面,第一,是面对设计的客户群体,就是委托设计的一方,也就是产品的生产者,站在这个角度,设计应当节约化,另外就是要有可持续性,实际上,节约化有两层意思,一是绿色设计、二是简约设计。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产品的包装设计是过度的。特别是在烟、酒、月饼、粽子点心等包装上,基本上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过度设计,这实际上隐含着我们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现象。

 第二个就是从受众层面,就是使用产品的消费者(使用者)。对于这个层面的人群来讲,设计的宗旨就是实用、质量。也就是这个商品或产品真正能够为受众带来最大化的功能需求。从设计、从产品本身讲不要去贪图过度的附加功能,其实我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其实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基本需求。

当然了,在我们这个时代,智能化、智能制造、智能技术、智能生产是不一样的,它能够集合很多的功能,要通过设计对这些功能进行整合、优化,提供最简便的互动方式、体验方式或沉浸方式,这是一种持续创新的状态。简单的来说,设计的宗旨就是一种节约、一种可持续设计,另外一点就是去多余功能化,使使用功能最大化,为用户营造精彩而高效的体验,就是这两点。

Q:您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工作者,应该秉持怎样的设计理念才能真正的实现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交相辉映,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并发挥作用?

A:理念的话我觉得,肯定是要站在当下,站在设计的根本。为企业、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真正的设计出能被消费者接受或者使用好的一种产品。当然,我说这种产品的类别很宽泛,可能小到一个杯子,可能大到飞机的机舱或者是潜艇的机舱等。有些东西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可能是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关。对于设计来讲,它是贯穿整个人类行为生活方式当中的,这个是回避不了的。但是呢,作为西安和西安设计联合会来讲,要关注陕西的文化,关注陕西的历史,陕西的艺术,陕西的产业。

我觉得,重点要放在文化方面,这是我们陕西立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当然了,从工业的设计角度来讲,我们陕西的产业现状,产业环境可能比不上深圳、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另外就是文创是和旅游业是不可分的,但是怎样去做?当然,全世界都在思考、探索,这是一个非常难做的领域。矛盾就在于,设计师认为非常好的东西在市场销售上却出现了问题,往往在设计师、企业不看好(甚至堪忧)的文创产品,却大行其道。当然,这中间是不是设计师的理念出了问题?有可能有问题,也有可能没有问题。有问题就在于,设计是不是不接地气?没问题就在于是不是还没有找到点?就拿四川的“宽窄”文创品牌来讲,在中国的文创领域是做的非常好的,一个小的文创商店一年就卖到了七八千万,这说明文创是大有可为的。当然,我们陕西人把文创看的太高大上了,因为我们毕竟是历史文化大省,是十三朝古都,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关注大众消费需求的点太少了。我认为文创,首先是要做食品,不做食品不行,因为食是第一位的,当然这是从消费需求和市场性来讲的。

Q:现在社会需要设计有高端综合能力,而实际中设计师的普遍达不到,从设计教育的角度说,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A:其实这个问题从设计教育角度来讲是非常难回答的,涉及到设计教育本身、设计教育规律、设计项目工艺实际、设计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等诸多环节,我们不好解决,换一种角度说吧。

我这学期要承担一个课程叫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就是整个项目完整的一个过程,但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现实过程,就缺项目管理完整的这样一个过程,就拿平面设计来讲,大的环节应该是三个:一个是思维阶段、第二是方案阶段、第三是设计实现阶段。单单在印刷环节就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制版问题、分色问题、校色问题、印刷、卡刀版、装订、裁切等等,单单这些问题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现实无法实现突破的问题,因为教育有教育的规律,一个阶段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完全打破又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所以在这个环节当中,全国的高校基本情况都是相同的。好一点的学校,可能会具有印刷设备和有经验的工艺师傅(实验员),一般的学校,不具备印刷设备,因为一台印刷设备(淘汰的)就几百万,而且使用率极低。显然,可行度不高。另外就是将学生带到印刷厂,但有时间的限制,所以只能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在印刷厂待到3到5个月或者实习半年,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了解一些知识。比如环艺的学生,我希望他们都可以跟项目,但跟项目分为两块,一种是和老师跟项目,一种是学生自己利用寒暑假跟项目。单单从项目的环节上就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所以很难实现。显而易见,就平面设计运用的纸张的问题就有很多需要考虑的要素,纸张的肌理、纸张的克数、纸张的规格、纸张的色泽,纸张的承压力于强度,而且这些都是基本的日用纸张,还不包括包装纸等特殊纸张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普遍来讲,有一些环节是设计教育暂时无法突破的,因为周期性和系统性很难解决。但是如果完全按照项目的形式做培养的话,也有一定的问题。项目可能更多注重实操,这样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又有一定的影响、制约和限制,这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矛盾。

当然,陕科大在设计教育方面一直在改进,我们连续3年开展了中欧国际工作坊,我们招荷兰的留学生和我们自己的研究生一起做工作坊,前期的项目分析、项目调研都是在我们这边完成,完成后派到与我们学院有合作的厦门拙雅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做出产品。今年我们又柔性引进了陕西秦砖汉瓦有限公司李宪英先生,我们未来会将国际工作坊持续进行下去,规模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不仅仅是将我们的学生送出去,我们也可以将外国的学生招到我们这里来,我们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既传播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中国人的一些设计思维、设计理念传递给外国的学生中去。同时我们可以将产业界的人才引进校园,让学生去扎根到项目里,这就是未来设计教育的一个突破点,也是培养具有高端综合能力设计师的突破点。

Q:我们知道贵校在去年举办了2018第二届国际创新设计(西安)高峰论坛并取得圆满成功,2019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创新设计周也即将在西安举办,你认为设计周、高峰论坛这样的活动能为西安带来什么?又能为设计本身带来什么?

A:我觉得这些活动对西安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西安是千年的古都,历史、文化、艺术都非常发达,但进入21世纪以后,西安还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为西安人的观念、思想解放程度相对于发达地区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一个状态,这些活动的举办对于西安人的眼界、思维、行为等方面都是一种刺激。论坛、设计周的举办对于西安人思维的转变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它不一定马上就见效,但它一定有影响。假如西安能在未来举办全世界最时尚的活动,对西安人的刺激会更大。说实话,西安最缺少的就是国际性的活动,从设计的角度来讲,这些论坛的举办,第一是给西安的设计界、教育界、产业界带来设计最前沿的一些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设计师如何做设计,中国在互联网的应用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原创和高端发明上处于薄弱状态,但英国、荷兰等国家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去年我们的设计论坛举办完后,参会的国内教育界、设计界反响都非常好,有些教师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有的人就感觉可以融合智能制造、信息科技做设计,在交流时觉得设计也可以把纯粹文化的东西和硬科技结合。所以,如果没有最先进的设计资讯,就可以通过论坛、通过峰会来实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之声【第4期】| 詹秦川:寻找未来设计教育的突破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po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