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享文。在摸索中做着看看。或许永远都悄无声息,或许有一日柳树成荫。至少先去做着试试。一日之中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细致推敲,都是一气呵成写就。做着就是在练习着。练久了,才会写得更精更有逻辑,语言更简练。也算是逼自己的一件事。
《认知天性》的解读不长,刚好早上就听完了。
了解到什么是无效的努力,适当的挑战与障碍更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以前读过的《刻意练习》的升级版,值得买来细读与学习。
背单词与英文阅读时,能感受到畏难的逃避心理,要鼓励自己迎难而上。在为单词做词源词根解构与说明时,费了很多时间,根本一个都没记住,这就体会了什么叫无效努力。注解是给单词记忆支起拐杖与路径,是自己喜欢的方式,这样讲来自然不是无用功。不能只做注,只写写画画,那无助于学习。
出去跑步会社恐,在家穿鞋麻烦,所以瑜伽是我的选择,试过一些课程,发现了让自己舒服的引导老师,跟练两三次就不用再学动作,只专注于口令就行了。
运动重点的在于做,而不在于哪套动作更高效,看太多还不如专注于一两套,这是对收藏了很多视频却没有行动的自己说的话。
简单的觉得无聊,难的又会有痛苦感。还是选择了稍微有难度的练习。想要长肌肉与塑形,不费点劲是不可能的。
遇到有点难以坚持的部分,我感觉到意识的飘散,就像开始顾左右而言他,这是本能地想逃避。我都一大把年纪了,难道一痛就像孩子一样哭?练习忍耐是必要的。
当我用正念的方式去鼓励自己时,反而缓解了痛,增长了继续的力量,尽管是微弱的,但的确有感觉。犹如沙漠的旅人,口渴万分时得到的一滴水。
选择一“痛”就哇哇叫,还是和“痛”在一起,接纳它,陪伴它?选择一不痛快就发泄,还是体验不痛快带来的反思与力量?
成年人是要承担责任的,明确这一点很重要!
有无数个想躺着的念头,这或许也是一种冥想的方式。走下去看看!
练习了12次,能感觉到一点动作在变稳定,力量在增长。单词背了十个月,已经从只认识字母水平,到了能阅读书虫5级的水平。脚步虽不一定快,至少在前行。
与其原地寻找方法,不如踏实走一步出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