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小宝共读了一本非常赞的绘本,今天迫不及待要做个记录和分享。那就是——《噢,美丽的巴拿马》。
《噢,美丽的巴拿马》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旅行的绘本,大概会鼓励孩子们去探索外部世界;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绘本,都说“生活在别处”,看到小老虎和小熊兜兜转转回到了原地,但心中的“巴拿马”足以令他们的生活丰沛而满足;我也以为这是关于友谊的绘本,小老虎和小熊在故事里相互作伴、相互照顾,让孩子体味真正的朋友会是神马样子。然而,这些“以为”在我们读过这本绘本后,都显得太浅显、太单一。读过它的大人和小孩,一定都会爱上这个故事,同时感叹一本薄薄的绘本竟然传递了那么丰富的观念和信息,以及那个由《德国之声》书评概括出来的、深沉而又辩证的人生哲学——“离去是为了回来”,让我们忍不住还要再翻翻去回味故事中未解的迷思。
艾薇和小宝读绘本时,觉得最轻松的就是绘本本身有一个好故事,故事配上了适量的文字,文字不仅叙述着故事的发展,还会把道理讲进去。这样我就用不着看着图画做太多发挥,也不用去讲自己的理解,其实说到底是自己想偷个懒,让作者把故事说给孩子听。《噢,美丽的巴拿马》就是这样一本书!读起来太无压了,不需要过多解释、不需要夸张的表演,也许正是在这种无压的氛围下,这个美丽的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动了孩子和成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小熊和一只小老虎。他们就生活在那条小河旁,在那炊烟升起的地方,在那棵大树下面。他们有一条小船。”“啊!你看,小船我找到了!还有房子冒烟了!”小宝叫到。是啊,对于处在读图期的娃,这本绘本还可以锻炼注意力,偶尔玩一玩找东西的游戏呢。小宝一下子就被第一幅画面吸引了,他会问我炊烟是什么,然后若有所思地继续看着画面,我不知道他看到小熊和小老虎了么、他还看到这画面上的远近比例了吗?
小老虎和小熊小老虎和小熊住在温馨的小屋里,小熊每天钓鱼,小老虎去采蘑菇;小熊煮饭给小老虎吃,还要问他喜欢什么口味的;他们还有饭后甜点。生活真是太美好了!直到有一天,河上飘来一只满是香蕉味的箱子,上面还写着“巴——拿——马”。小熊觉得这满是香蕉味的巴拿马就是他梦想的地方啊,他想去那里看看,小老虎同意跟他一起去,但是老虎鸭一定要带上(哈哈,小老虎去到陌生的地方一定还是有些焦虑和害怕的吧,虽然他嘴上说什么都不用怕)。他们明天就出发!
第二天,他们起得特别早。小熊用木箱板做了个路标,以免找不到方向。小熊带上了鱼竿,小老虎背了一口红色的锅,就此上路了。
他们沿着小河,朝着路标指示的方向走去……嘿!水里有个漂流瓶!细心的小宝又发现了,他可真是擅于找东西啊,是不是最近在玩地板书游戏的缘故……Anyway,太晚了,漂流瓶飘走了,小熊和小老虎似乎没看见这装着宝藏秘密的小瓶子。
“请问,去巴拿马怎么走?”后来,他们一路问去巴拿马怎么走,碰到了老鼠、狐狸和母牛,但小动物们都回答“向左”,“如果总是向左走,会走到哪儿去呢?”书页上的文字给小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本书真的很容易念吧,连共读互动的提问都代劳了,做父母的你就等着孩子说出答案吧),然后——“对呀!肯定就是出发的地方了。”书页做了一次自问自答,哈!
“只要老虎鸭不被淋湿,我就什么都不用怕。”突然下雨了,小熊搭了一个避雨棚;雨停了,他们接着向前走,饿了但没有河、也就没有鱼,不过小老虎找到了蘑菇。这两段,我们注意到小老虎和小熊之间的对话:
“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沙发”最后,他们遇到了一只乌鸫鸟,“鸟儿都不笨”,小熊和小老虎向乌鸫询问去巴拿马的路,乌鸫很愿意给予帮助,他叫小熊和小老虎跟着他一起飞吧。小熊和小老虎不会飞,就爬上了大树,爬到树顶,乌鸫说:“瞧,就是这里。”
“是呀,这是我见过最美丽的景色”这画面和文字把艾薇带回到了一次清迈旅行的记忆中。那时和朋友一起玩“丛林飞跃(jungle flight)”,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艾薇当时觉得自己像是林间飞来飞去的小鸟,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到了所处的森林、山丘和村庄。这种体验非常棒,再加上树冠顶端枝叶的气味、滑索飞行过程中耳边的风声,人处于天地之间,真正融入了自然,顿觉自身的渺小,收获了人与鸟禽、蛇鼠其实同为生物的平等心,对大自然敬畏仰慕的情感也油然而生。身边原本并不很新奇的景色,由于换了个视角,带来了非比寻常的感受,这点也很有启发。我想这同样也是这本绘本想表达的一层意思。
回到画面里,和小宝对照第一幅画,那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屋子?那棵大树现在在画面中哪个位置?小船看到了么?我想,小朋友心里也在不断琢磨:天,同样的东西,站的方向不一样竟然看出来有这么大的差异啊!
太晚了,瓶子已经漂远了。小老虎和小熊寻找巴拿马之旅最后以他们回到原来的“家”里而告终。但他们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比我们原来住的地方大多了,巴拿马真是太美丽、太神奇了。”
这是小老虎和小熊梦想的地方,它物理上或许就是原来的家,但它又确实是比原来的家要大多了、美丽多了、神奇多了。因为小老虎和小熊已由于这场离开,经历了成长,他们心灵的感受性得到了丰富,回来后再看这个家就会觉得大多了,美丽多了。离开,是去体验追寻梦想的滋味,过程中会遇到疑惑、困难,但同时也将收获友情、信心,扩展自己对周围世界更多样的认识。用书里的原话来说,
当然,作者雅诺什将终点设在原来的家里,是有更深的哲学意味的。“离开是为了回来”,回来,就是回到初心。人们总觉得“巴拿马”是一个遥远的、只有香蕉味的地方,但生活常常在最后给我们揭晓:那个心中梦想的地方和当下、和有着五味杂陈、再平常不过的、宁静而又熟悉的地方联系在一起,决定结果的往往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在百度百科上有一篇安武林在《中华读书报》 2002年5月27日写的《雅诺什启示》 ,对雅诺什和他的作品做了深入的评价。艾薇附上链接,大家点启示标题可以阅读参考。经典,无需多言,在读《噢,美丽的巴拿马》前,我对雅诺什毫无所知,但合上书页,这本超赞的绘本不荐不行。
关于作者:雅诺什(Janosch,1931~),德国当代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出版了150本以上的作品,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其中许多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儿童小说和图画书,他本人也成为当今德国最有名的专业作家及插画家。在德国,他的作品全部是自编自画,几代人口耳相传,成为爷爷教育儿子,儿子教育孙子的情商银行,被誉为欧洲革命性教育经典,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怀,一个家庭的伦理基础,一个儿童成长的摇篮。他尊重儿童,他希望大人唤回童年的单纯,擅于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读者们一个个深刻的哲理,从6岁的小孩子到99岁的老头老太,都是雅诺什的读者,他的书总是再版、再版……目前,他住在一座小岛上,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和蔚蓝的大海。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微信订阅号IPBHshanghai,或简书留言、供稿,一起交流分享绘本阅读体验;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