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课堂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呐喊助威声,鼓掌叫好声,甚至还有有节奏的拍桌子的声音……络绎不绝,此起彼伏。有时,小组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叫好;有时,又突然屏气凝神。
你或许会怀疑,这是语文课吗?没错,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前二十分钟,同学们在进行着斗竹节人的比赛活动。
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第二课时。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本课在阅读提示部分给出了三个阅读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在梳理三到六年级所学的阅读策略的基础上,积累了生字词;带着阅读目的通读了全文,并找到了每个阅读目的所要锁定的课文内容;细读课文,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当天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去做一个竹节人,并写出玩具制作指南。学生们在第一节课上兴趣很高。
实事求是地说,“竹节人”这个玩具很不容易做。因为,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并不是那么好找,况且,弄不好就要前功尽弃。没想到,今天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带了做好的竹节人。
学生的兴致很高,且都已经做好了。那就玩吧!并且我们的阅读任务之一就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种玩具。”语文课上“疯一把”又如何?多彩的语文课不正是我也要追求的吗?况且,《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我相信组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在达成教学目标,而且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完成第二个任务或者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一定是有帮助的。
在大家的期待与兴奋中,我们的“斗竹节人”活动开始了。先是同桌互斗,然后是获胜的一方参与小组的比赛,接着是在小组中获胜的选手参与本列的比赛。就这样,在大家的咋咋呼呼中,在互斗观斗中,在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呐喊助威中,在一圈黑脑袋攒战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没有不认真参与的,没有做小动作的,没有思想开小差的。大家都会玩了“斗竹节人”玩具,大家都兴趣盎然。最大的收获还有我们在完成第二、第三个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时,轻松搞定。
最美的语文课应该是实用的、接地气的语文课,最美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组织的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运用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最美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最美的语文课应该是全员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且沉醉不已的语文课。
没有大胆尝试,哪来守正创新?没有大胆尝试,哪有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