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纯真博物馆(The Museum of Innocence)

纯真博物馆(The Museum of Innocence)

作者: Willia__Wang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23:24 被阅读0次

    纯真博物馆(The Museum of Innocence),土耳其作家Orhan Pamuk(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撰写的小说,这部小说于2008年8月在伊斯坦堡出版。而此博物馆是以小说为名设立之博物馆,于2012年4月28日开幕。我有幸於2018年的愚人节造访,这纯属巧合,但也带给了此次參访更多意义。也许,不愚笨就难以纯真吧?

    纯真博物馆(The Museum of Innocence)

    故事的摘要如下:

    ------

    1975年,“我”(凯末尔,Kemal,伊斯坦堡富商子弟)与芙颂(Füsun,远房穷亲属家的女孩,1975年时刚刚18岁的精品店的售货员)重逢,在一个半月左右,两人随即发生秘密而激烈的心灵与肉体关系。然而,我与茜贝尔(Sibel)已有婚约。

    芙颂在做爱时坦承她已爱上我,虽然我也完全爱上了她,但自我欺骗,认为可以同时与茜贝尔结婚并与芙颂永保秘密关系。我与茜贝尔的订婚仪式极其隆重豪华,亲友齐聚,芙颂也被邀请。但是,订婚仪式之后,芙颂却忽然消失。

    后来,我解除了与茜贝尔的婚约,开始漫长的寻找芙颂的历程,重逢后,芙颂已经嫁人。自此,我等候了7年多,不时以远亲身分及各种借口拜访芙颂,找各种机会向她表达我对她的爱。我积攒着芙颂吸烟后遗下的烟头和与芙颂有关的一切物品。我收集芙颂碰过的一切——洋装、耳环、时钟、发夹、烟灰缸、纸牌、钥匙……

    之后,27岁的芙颂与丈夫离婚。

    我们订婚了,在一个夜晚疯狂激烈的性爱后,我感觉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但,芙颂不久后车祸死亡。

    芙颂死后,我用15年时间参观了全球1743个博物馆,最后决定建立自己的博物馆,借由物品来诉说我的故事。为了描绘出我们之间过去的时光,那段快乐及欢愉的时光,我将芙颂的居所改建为“纯真博物馆”。

    我认为:“土耳其人民在自己的博物馆里,应该欣赏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西方绘画的蹩脚模仿。我们的博物馆应该展示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有钱人感觉自己是西方人的幻想。”于是,我委托Pamuk写我与芙颂的故事,

    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

    ------

    搜集情人的烟蒂看起来很变态,但反应人的恋物癖。一件物品,因为某人用过,而有了意义。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失去的才是美好的,悲剧有净化的作用,也因此才动人。

    解析作品不能跳脱时空环境,也不能离开所处的文化脉络:

    1.在1970年代,土耳其青年渴望“脱亚入欧”,但是传统价值及观念对于青年人仍有重大影响。

    2.作者不避讳描述性爱,而且开卷的第一段就是写性爱,各段性爱还写得非常精彩。

    3.情节太逼真,而且特别设置一博物馆,应是作者本人之亲身经历改写。

    Pamuk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探索到底哪些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事物?这些通常我们视而不见的东西,能否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诺贝尔奖得主真的很厉害,能把恋物癖赋予诗意,而且拉抬到理论的高度。

    Orhan Pamuk为设立“纯真博物馆”而建立博物馆。其展示品依照小说情结搜集,反应了伊斯坦堡的日常。凡是带着小说的人可免费参观(门票在第83章,731页)。

    纯真博物馆(The Museum of Innocence)

    “实体博物馆”

    博物馆大厅1楼只放了一个展示柜,是第68章《4213个烟头》,墙上放了一张说明:“凯末尔很得意他所收藏的4213个烟头,每回他拿出来时,都会说上几个故事。他很仔细地将每个烟头都注明日期,有时加上几个字,其中有些我放在小说里了。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每个烟头下方都有凯末尔要求我帮他写上的相关文字。Orhan Pamuk.”

    上了2楼,看到第1至至第51章的指标。墙上贴了一句话:“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

    三楼展示第52至79章,四楼则为第80到83章。 4楼有一个说明版:“2000年到2007年间,凯末尔住在这个房间里,这里也是帕慕克聆听他诉说往事的地方。”床角的墙上贴着小说最后一段文字:“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

    小说的第54章《时间》没有展示柜,却是这个博物馆的核心概念,贯穿了整部小说。1楼大厅入口镶嵌漩涡的图案, 一路向上走时,图案似乎仍不断的盘旋往复。无所不在的时间不断流逝,却又一切如常,如同永远走不出来的梦境。

    走出了博物馆,我深深地感到“生命的难以承受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又感到永劫回归(eternal recurrence)的沉重。

    叹息,为自己、为他人,也为虚拟的小说主角。

    其它照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纯真博物馆(The Museum of Innocenc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w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