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挥玉斧——大宋王朝的无奈

宋挥玉斧——大宋王朝的无奈

作者: 太阳的梦想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06:33 被阅读0次

    《南诏野史》记述:王全斌平蜀还京师,请取云南,负地图进。太祖鉴唐之祸,以玉斧画大渡河为界,曰:“非吾有也”,由是段氏得据南诏相安无事。这是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里“宋挥玉斧〞的出处,字里行间,孙髯翁道出了大宋王朝的无奈,也礼赞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高瞻睿智。

    宋太祖赵匡胤

    唐蕃相争,为抗衡吐蕃,738年,唐朝帮助蒙舍诏皮逻阁兼并五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政权,唐朝吐蕃南诏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天宝战争后,盛唐势力日衰,南诏实力渐强,南天称霸,势力东扩,唐朝后期屡犯西川,大唐被迫以大渡河为界,沿河设防,阻击南诏攻掠各地,大渡河成了唐与南诏事实上的边界。

    宋太祖赵匡胤点检像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帝位,定都开封,建立宋朝。965年,宋将王全斌攻入四川,孟昶降宋,后蜀灭亡,巴蜀归入大宋,辖境直接相连大理国。彼时,王全斌向宋太祖赵匡胤进献地图,力主乘势进兵,攻取云南。宋太祖鉴于唐朝与南诏相争导致国力衰竭而加速亡国的历史教训,更知南诏乌蛮白蛮的勇猛斗狠,不想与南诏的后继者大理国发生争斗,便用玉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画了一条线,说:“此外非吾所有也”,明确国界,与大理国划江而治。

    大理国开国国王段思平塑像

    赵匡胤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宋分北南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正史典籍均无记载。南宋时期的笔记记载和诸多野史,却清晰描述了玉斧划界的事由和经过。《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翰林学士朱震言:大理国本唐南诏,大中、咸通间入成都,犯邕管,召兵东方,天下骚动。艺祖皇帝鉴于唐之祸。乃弃越巂诸郡。以大渡河为界,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为御戒上策”;1115年,金国南下,大宋告急,有人要求在大渡河以外地区设置城池,开展互市,朝廷命宇文常调查并提出意见,《僰古通纪浅述校注》描述,“时宋以大理内附,或请于大渡河外置城市,以便互市,诏问得失。知黎州宇文常言:‘太祖观地图,画大渡河为境,历百五十年无患。今于河外置城邑,边衅开,非中国之福’,乃止治黎州”;《滇载记》中,“王全斌既平蜀,欲因兵威取滇,以图进于上,太祖鉴唐之祸基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非吾有也。’由是云南三百年不通中国,段氏得以睨临僰爨,以长世焉”。玉斧划界,云南边疆150年无边患。

    宋挥玉斧,正史典籍没有赞礼,野史传说渲染得神乎其神,更与大宋历史高度吻合。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赵匡胤采取崇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剥夺武将兵权。宋仁宗继位后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北宋社会危机却日益严重,北有契丹,西有西夏,西南吐董,南有南汉、南唐、吴越诸政权,大统未竟,强敌环伺,虽顺利平蜀,但有限的国力不容许分心征伐云南,或许用兵也没有结果。现实迫使大宋不得不在西南地区采取收缩政策,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北方。平蜀以后两宋再也没有挥师大理国,这是大宋的审时度势,也是大宋的一种无奈,“宋挥玉斧”成了大宋朝廷和地方官员的托词和掩饰。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宋冷淡大理国,大理国对宋朝倒是相当热情。大理国希望建立宗藩关系,大宋总是找理由搪塞,经历11次册封请求被拒后,宋徽宗赵佶才赐大理国主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纵观大理国历史,虽继承了南诏疆域,但和南诏称霸南天的野心不同,深受佛教和儒学思想影响,大理国君臣自知国力弱小,采取内守政策,以佛立国,儒释治国,不好杀戮,对外无掠地称霸野心,交往多以和平友好互利的方式进行。“宋挥玉斧”,划河为界,大宋王朝无意对大理骚扰进犯,刚好符合大理国的立国之策。

    宋朝和大理国这种不谋而合地都采取了“守内虚外”的基本国策,双方均无意扩张疆域,所以“宋挥玉斧”,以大渡河为界的和睦共处也才有了机会与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挥玉斧——大宋王朝的无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wj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