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无声告白》是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
全书以一个女孩生命的终结开端,在时间的顺序与倒序间灵活切换,三代人的命运被切割成一个又一个片断,却又延着一条命运的隐秘河流,最终扣成了一个悲凄的生死结。
该书女主角莉迪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正是这万千宠爱令其不堪重负。美裔母亲玛丽琳将自己无法实现的“与众不同”梦,完全寄托到女儿身上;而身为教授的华裔父亲詹姆斯,虽看上去功成名就,却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纠缠半生不被他人认同的孤独感令其将“与他人一样”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他们表面的琴瑟和鸣之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认知分歧。种族、婚姻、生命意义、人生道路、个体尊严,这些看似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东西,实则却每时每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形成了一把隐形的命运之锁。
父母分裂的期望一次次将她推至孤独绝望的谷底。她爱父母,但这份爱太沉重,沉重到她已经负担不起,沉重到因爱生怨,因怨生恨。当哥哥即将奔赴大学之门,当她发现家庭越来越多的秘密,莉迪亚以与邻家男孩厮混作为放松自己、报复家人的手段,然而邻家男孩又另有秘密……这世间没有一种救赎可以止步于报复。当最后一根精神稻草,压倒了莉迪亚,潜伏多年的家庭危机,终于以排山倒海之势爆发。
该书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原因便在于她写出了很多人心中难以言说的隐痛。不能做自己,一生围绕着他人的需求而奔忙,是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常态,当我们习惯了戴面具,习惯了、学会了接受别人强加给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已经迷失了自己。
有一个段子,辅导老师问家长,你们有什么梦想,其中一个妈妈说"我期望我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老师犀利的说"你自己复习两年也能考上",母亲说"我脑子不行",老师反问"那你凭什么觉得你小孩脑子就可以?".父母们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教育,从来不是外界强制力有用的事.考试,人生,生活,都得孩子自己想明白,有内在的驱动力.
有一句话我一直特别喜欢"愿你的眼里常有光芒,愿你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家庭中的,有父母,也有孩子。这本书,带来更多的思考,如何尊重每个人,如何消除自己内心的魔怔。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通透的人,不要如文中父母一般在儿女身上找寄托;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生活与道路,不会被别人所限制。
活成本来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