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企业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赚钱,那赚多少钱好呢,我总觉得越多越好。但有天在《罗辑思维》里听到罗胖分享的一篇《商业的本质是盈利吗?》,让我对企业赚多少钱有了一个新的体会。
文章里罗胖分享了一个美国零售巨头西尔斯破产的故事,在美国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西尔斯公司是零售界的一个传奇,1965年时西尔斯的销售额占美国整体经济规模的1%,每个美国人花100美元,就有1美元是花在西尔斯的,他的门店遍布美国,西尔斯的东西又多又全还便宜,三分之二的美国人都是它的顾客。就是这样的一个零售巨头在2018年10月宣布破产,有人说西尔斯是死在管理,也有人说它死在缺乏创新,死在互联网浪潮里。但西尔斯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它的管理不好,它能发展成美国第一大零售商吗?它缺乏创新吗?西尔斯的创新非常强大,当美国铁路网络刚铺设完成时,西尔斯就创造出了邮购零售业务,顾客在家打个电话就可以订购商品,然后等着送货上门,不满意还全额退款,这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这是多么新潮的创新,在美国最早尝试电子商务的也是西尔斯,西尔斯绝对是一个勇于创新的公司。
那是什么导致西尔斯的破产呢?西尔斯在1965年销售额达到顶峰,随后的两年也基本保持不变,当时的管理者意识到西尔斯已经到了业绩的天花板,于是进行转型,想赚更多的钱就卖更贵的商品,吸引更有钱的顾客,而且这一招非常有效,1969年西尔斯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40%,在零售行业40%的毛利率真的是非常恐怖的,而且它还是美国第一大零售商。这时西尔斯的顾客还会觉得它的商品便宜吗?此时,沃尔玛等企业开始成长起来。
此时的西尔斯还收购了两家金融公司,因为金融服务业最赚钱,西尔斯把它的顾客看作一个可以开发的资源,希望从顾客那里赚更多的钱,而不是更好的服务顾客。
前些日子华为的任正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华为的产品现在很受大家的欢迎,为什么不卖得更贵点呢?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了。”任总回答:“华为赚的钱够用就好,华为只赚合适的钱,华为的目标不是赚更多的钱。”小米为什么一直强调性价比,这是企业家们的高风亮节吗?不是,这是有远见的企业家的共识,就是这些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小化。这样的企业就能建立强大的壁垒,一些后来者想进入一看赚不到钱,无利可图也就走了。这就是为什么亚马逊的利润一直不出色,可它的股价一直在飙升,这是社会对它的认可。零售商是用尽可能低的价格,把尽可能丰富的商品,以尽可能的方式卖给顾客,不管社会怎么变,零售业的演化从来都是沿着这条主线在前进。
李善友老师说,草莓什么味道,吃了才知道。道理听多了,还是需要找一条可以路去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