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刚需”在决定自驱动力
对某知识的“需求”越强,学的就越快,越好。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如果刚需正确,即使进步较慢,慢慢也会有效果(复利曲线)。但如果刚需错误,进步越大则错误就越大。
实验证明,我们大脑皮层的灰质厚度是经锻炼后可变厚的。学会用刚需来塑造大脑——不断重塑大脑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即对刚需的认知和选择。如何选择和培养正确的刚需呢?刚需的基础是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对应着不同的刚需。表现型人格(Be-good Type)更在乎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所以“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刚需。而进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更在乎成长和进步,而不太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任何学习、改变一开始跌跌撞撞都很正常,时间长了就一定会有变化。所以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进取型的人。并始终铭记:成功只不过是某个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举个例子:大多数人的刚需不是赚钱,而是花钱。他们常想,如果我有钱,我要干嘛干嘛、对他们来说,赚钱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只有少数人“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
若顺着天性,贪婪是刚需、懒惰是刚需、嫉妒也是刚需……七宗罪都是刚需。要明白刚需是可以选择的。一切成长和进步,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把这句话刻在脑中,人生中每一个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懦弱、纠结、迟疑、愚蠢以及后来的后悔莫及,首先可能是因为选择错误,也有可能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选择的自由”。
所有刚需中最重要的是——耐心。
耐心是成长的刚需,也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所以衡量一个人的耐心程度,就看他“活在多久的未来”就可以了。
所谓现状,不过是“对过往的积累”。若现状不令人满意一定是因为过往的积累不够。“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的——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这在当下明显是不可能的,于是要面临要么认了、要么开始积累这种难受的选择时,大多数都会选择“铤而走险”。我们能做的就是明确现状的定义,把当下当成是一个新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二、落后的成本越来越低
以前,科技和网络没有这么发达。可能超过及格线就不算落后。但目前网络把世界连接了起来,落后的成本越来越低,现在可能要超过80%的人(二八定律)才不算落后,将来可能只有前1%的才不算落后。
现在的人都知道:原来那些成功(挣很多钱的人)的人真的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和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传统的“正规体系教育”所学到的知识已经不都用了。那就应该寻找知识社群里相关专家开设的课程自我学习。
当互联网把所有人连在一起的时候,人们的知识的渴求变得异常强烈,因为差距明显可见。这种渴求甚至变成恐惧——害怕落后的恐惧。其实也确实应该恐惧,因为可怕的事实早就放在那里,只不过大多数人才反应过来。
更恐怖的趋势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大多数人正在走向越来越“没用”的道路。
利用这种恐惧/危机感,以至于不成为行尸走肉。不知不觉前面的章节已经是我们至少有了两个目标:
1.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2.早晚有一天,你不在落后,成为前20%,甚至是前1%。
三、多维度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山外有山,人外又人”,一维比的是长度,二维比的是面积,三位比的是体积。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维度,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在单个维度上,只能有一个第一。所以要多维度开发自己,但必须有至少一个维度是相对领先的。
举个例子,1984年的奥运会中,中国的金牌得主有李宁、郎平、李玉伟、许海峰、周继红、吴数德……为什么我们只能记得李宁、郎平?因为他们都是在自己曾经做到最好的维度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其实每一次跨界都是给自己开拓了一个新维度,一旦跨界成功,对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都是几何级别的,而不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简单了。但至少在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也可以理解为凡是都有成本。就好像在赚钱的过程中,“生活必须开支”是成本,如果这个成本都达不到,那在赚钱技巧上的加分都是负分!因此处处平庸肯定不行,不求处处突出,但是起码要在一个甚至几个维度上出于相当优异的位置,这样多维度的意义就开始以几何级数增长了。
四、决定价格最终要的是需求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对口罩和消毒液的大量需求时,口罩和消毒液的价格飙升,国家宏观调控都制止不了。所以,要将自己的努力与市场的需求相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的绝望其实都有了解释: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这么勤奋,可还是这么惨?因为这世界不需要你。所以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怎样让自己变得
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呢?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与这个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根本方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少数人明显比大多数人更幸福,而且幸福程度高出很多。因为,他们与这个世界有着更强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更需要他们。当世界更需要你,你就更受重视。
还有一点,从需求出发,不论是“真的需要”还是“觉得需要”,我们都能看到世界更多的真相,就像星座在很多人眼中是没用的,甚至是没必要存在的。但还是不乏研究和相信的人。所以每个人的需求的不一样,也没必要一样。
记住挑最重要的事做,越重要的事就越容易被高估。
五、放弃这个观念:觉得有道理,但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是错觉”,如果真的有道理、真的重要,若能主动吸收你找个观念,那就“事实上有关系”了。
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的观念都会伪装成“让你觉得它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样子,是你生生错过且不自知。所以,要先假定每个观念都与自己有巨大的关系。,再调动所有的感官为自己创造“代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如果这个观念被自己吸收,那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