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说大学中文系能够培养作家?

为什么说大学中文系能够培养作家?

作者: 山中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23:42 被阅读233次

    据《武汉晚报》(2017年6月6日)报道,“又若明妃远嫁,决并辞幽,朔漠连亘,青冢独留……”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1301班李灿创作的《怨赋》片段。近日,他和另一名大四学生分别以自己的原创文学作品,代替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成为该校的首次尝试。不过,学校对这种新型毕业论文也有要求:首先要有独立创作的不少于1万字的文学作品,其次要有符合论文规范的创作阐释。

    近几年,为了培养市场紧缺的创意写作人才,该系增设大量写作实训课程,聘请一批知名作家担任全职和兼职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并帮他们对接市场。有才华的学生立刻崭露头角,近年该校中文系毕业生从事专职作家的比例在逐渐提高。

    该系可谓是近年来欧美创意写作课程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个生动写照。据《创意写作真能“教”出作家?》(载《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8日)和《创意写作:新型文学写作的自我修养》(载《文学报》2016年7月7日)介绍,欧美已经有了成熟的创意写作产业,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创意写作教育,还招收创意写作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在本科就开始尝试,香港、新加坡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创意写作教育,台湾、韩国等在高中阶段就重视创意写作训练。

    传统观念认为,“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学者的。”之所以会如此,在山中君看来,一是因为中文系缺少本身就是作家的教师,要知道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写作,培养作家。二是因为缺乏教学生文学创作真正实用的课程。三是因为由于中小学写作教学对创造力的破坏,很多有作家潜力的学生根本就没就读中文系,甚至根本就没考上大学。

    随着创意写作课程与教学的风行,上述传统观念正受到挑战。大学的一大目的向来都是培养学者搞学术研究,尽管中文系培养学者,但与培养作家并不矛盾。换言之,中文系培养学者并不代表就不能培养作家,只是以往前者受到极端的重视,而后者受到极端的忽视罢了。只要满足条件,大学中文系就完全能够培养作家。

    山中君认为,写作可大致分为文学写作、学术写作、实用写作三类,文学写作又可称为创意写作,因为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其中偏虚构的小说和戏剧尤其注重创意,即艺术性。我们说的培养作家就是指培养“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对于文学创作,最大的问题是哪些东西能教而哪些东西不能教。作为一门艺术,文学与作曲、绘画一样,都需要经过大量训练才能熟练掌握。也就是说,文学首先是一种专业技术,其次才是一门艺术。文学也只有将技术精益求精了,才能上升到艺术。很显然,文学作为专业技术是可以教的,即文学创作技巧和策略可以教,但这部分内容在我们的中文系课程中几乎为零。近几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了“创意写作书系”,山中君读了几本,里面讲的技巧和策略非常详细,尤其是小说创作,令人深受启发。

    如今,人们对文学阅读的需求越来越旺,网络文学方兴未艾,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学创作逐渐市场化产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引进欧美的创意写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们的文学创作。正如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梵所言,“一个自发探索的写作者,或许要10年才能写得有点模样,但经过在大学的集中训练,可能两三年就成熟了。”这样还可以打破写作的神话,让每个人都能尝试写作,发挥写作的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倪文尖就说,以往人们说写作不能教,某种程度上是把写作神圣化、神秘化,是一种垄断和权力。

    当然,仅仅靠创意写作课程肯定无法培养作家,如果能最多也只能培养平庸的作家。因为创意写作主要讲技巧和策略,如果缺乏优质内容的辅助,这些技巧和策略就很有可能沦为套路。要知道,对艺术而言,最要命的就是套路。

    我们要知道,文学创作还有很难教甚至没法教的因素,如学识、见识、才华、感情、想象力、创造力。一句话,语言表达的潜质和天分没法教,尽管语言表达可以学。如何将那些有文学创作潜力的人挖掘出来,而不至于埋没,使他们写出杰出的作品;如何使那些天分不是高但一心想搞文学创作的人通过训练写得更好,就成了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

    注:文中配图由山中君提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大学中文系能够培养作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an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