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如果读书没有改变命运,可能是这两点没做好

如果读书没有改变命运,可能是这两点没做好

作者: 归燕乐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17:53 被阅读0次

    人们常说:“读书改变命运”。但有时又不免陷入迷茫,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但是命运似乎还是没有改变?

    其实,从读书到命运的改变是一条漫长的路,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很多前提之上的。

    在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中,晚清名臣曾国藩人生改变的两点经验,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1.      善于反思

    刚开始,曾国藩是一个完全不懂得如何管理人际关系的人。

    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在苦心建立的湘军对太平天国作战快要赢得胜利时,咸丰皇帝却批准他回家守制三年,实际上是解除了他的兵权。

    回家后,曾国藩心情郁闷,经常与家人发生争吵,彻夜不能入眠。

    后来,他开始静心阅读朋友送的老庄的书,并对自己过去几年所经历的种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深刻地意识到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当中,不懂得人际关系的管理,就会好心办坏事,有时还可能送掉性命。

    比如,因为对国家命运忧心如焚,他就曾上一道《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锋芒直指咸丰皇帝三大缺点:见小不见大;不求实际;刚愎自用,出尔反尔。

    皇帝大怒。虽然最后经大臣劝阻,没有杀他,但这件事让皇上对曾国藩留下了一个不能信任,不能委以大任的印象。

    再到后来受命到湖南长沙去办团练,也是一副刚傲做派。自己开了审案局,对避免有人来求情,对犯案人员从速处理,动了很多其他人的“奶酪”。

    对平级关系的错误管理,使他被整个湖南同僚彻底孤立,并送外号“曾剃头”。

    在一次绿营军找茬事件中,他的几个随从受了伤,作为堂堂大清官员的他也差点被杀掉。

    他翻阅以往与同僚的信件,觉得字字如锥如芒。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当时从未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

    仿佛永远只有自己才是最关心国家命运的那个人,自己所说的每句话实际上都在置对方于“不仁不义”。

    三弟曾国华曾批评他,说他总是“以小人目人,面色如铁,话语如刀”。曾经不以为然,现在的他也诚恳认同。

    德国诗人海涅说:“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反思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必经阶梯。任何一个人,缺少了反思复盘,他的行动方向就可能导致错误,他的行动力也会大大减弱。

    通过反思,曾国藩看到了自己性格中存在的致命缺点和急需改进的地方。

    他也明白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会一下子被扫荡干净。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2.  付诸行动

    有句话叫:“想是问题,做是答案。万事赢在行动。”

    再次出山的曾国藩,以卓越的行动力,把过去一年多来的乡居反思,全方面的贯彻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他的变化之巨大,连朋友们都几乎不认识他了。

    对待上级领导咸丰皇帝,他的奏事风格有了彻头彻尾的改变。皇帝命他出征他即刻就上路。

    他上奏的《恭报起程日期折》,平实沉稳,无丝毫讨价还价之意,颇得皇帝欢心,赞赏他“关心大局,忠勇可尚”。

    遇到不愿遵守的命令,他也不再公开抗旨,而是找到相应的理由当托词,或是提供其他方案供皇帝选择。

    对待平级和下属,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

    以前直来直去的他不太讲求虚文俗套,现在启程前首先给各军将领、各地大吏每人致信一封,以非常谦恭的语气,乞惠“指针”。

    到长沙后,首先拜遍大小衙门,连小小的长沙县衙也亲自造访。

    他努力包容那些以前看不惯的人和事,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的难处。

    他立志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落实到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遇到问题,不去抱怨,不去指责,第一步先去查找自己的原因,从自身开始改变。

    他从三十一岁开始,每天记日记,用来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缺点和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迅速改正。

    梁启超曾经盛赞曾国藩的恒心,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一辈子。

    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好友一起监督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

    曾国藩凭着超强的行动力,戒烟,戒色,也不再暴躁……他身上的缺点也一样一样逐渐消失。

    写在最后:

    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为大清王朝续命几十年。

    他的学生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的人生经历再次证明: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这句话实现的前提有很多,也许是根据自己的弱势有针对性的阅读;也许是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量,“量变而产生质变”。

    也许是高质量的阅读,真正弄懂书中所讲的意思; 也许是不能尽信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选择。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通过反思来弄清楚自己的缺点,并结合所学,付诸行动,达到学以致用。

    最终我们也能像曾国藩那样,逐渐抛掉自己所有的不足,一步步实现人生的华丽蜕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读书没有改变命运,可能是这两点没做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atsrtx.html